第三章 李淵步步為營奪長安(第2/19頁)

“文皇傳嗣後主,假權楊素,亡國喪家,其來漸矣。民怨神怒,降茲禍亂。致天之罰,理應其宜。世襲唐公,領河東討捕使、太原留守李淵寢寐不安,欲匡復正義、扶助神器,因興義兵行勤王之事,廢舊帝立新帝。即日起建太原大將軍府,置三軍,所屬郡縣悉隨襄助。”

這封檄書雖由劉文靜執筆,但卻是在和李淵、李世民、裴寂三個人的反復磋商、反復推敲之下寫的。溫大雅再念時,在場的所有人,仍然覺得在這個民怨神怒的時代,他們擔負著“匡復正義、扶助神器“的責任。在這個國家危難之際,他們必須出手,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檄文內容很好地反映了李淵的政治策略:不反隋,反皇上。不反隋可避免一些隋朝同情者的反擊;而反皇上則可以獲得那些反隋力量的支持,一舉兩得。

此策略反映了李淵父子及他們集團的智慧,在起兵的關鍵時刻,他們必須籠絡各方人士。

全國各地起義不斷,如果他們能將一切中間力量拉到他們的陣營,為他們所用,同時少樹一些敵人,爭取更多的力量支持才是上上策。此做法雖不夠果斷,但卻也是中庸之道,能左右逢源。

實際上,也正是他們這種循序漸進的中庸之道,才讓他們的起義之路變得沒有那麽多波折。

在溫大雅念完後,李淵示意其回歸隊列,然後又將目光從每個人臉上略過,大聲說:“既然大家覺得我身為大隋唐公,必須承擔這個責任,擁護我為大將軍,那麽我也就勉為其難,為朝廷盡一份力。”

“大將軍!大將軍!”幾個人大聲喊,雖然在場的人不多,但聲音卻足夠洪亮有力。

這已經是李淵第二次聽到這樣的歡呼了。在面對數萬人的誓師大會上,李淵同樣聽到了那蕩氣回腸的擁護聲。

“現在……”李淵做了一個讓大家安靜下來的手勢,又沖溫大雅說,“彥弘,你把對各位的封賞也念給大家聽吧!”

溫大雅再次從隊列中站了出來,這次就熟練多了。他拿起另一張紙,念了起來:“李建成,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帥左軍;李世民,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軍;李元吉,鎮北將軍、太原留守,留守晉陽宮,負責太原事宜;裴寂,長史;劉文靜,司馬;唐儉、溫大雅,記室;劉政會、崔善為、張道源,戶曹;長孫順、劉弘基、阿史那大柰,統軍;柴紹,右領軍府長史……其余文武,隨才授任!”

“謹遵大將軍令諭!”眾人施禮道,各個眉開眼笑,這樣的封賞,沒有人不開心。

李淵又是大手一揮,中氣十足地說:“大家還是隨意一些的好!如今我們的將軍府有了,大家各自的官職也都確定,下來說說最關鍵的了:我們接下來具體要做什麽?”

李淵拋出這個問題,並不是為了讓大家回答,只是為了強調此事的重要性。在他又將眼神從兩排人中掃過之後,這才又大聲宣布:“第一,迅速傳檄文到各郡縣。這件事由彥弘負責。”

眾人輕聲議論,等那議論聲停下來後,他又說:“當然,將檄文傳到各郡縣後,還要注意他們的反應!”

李淵是個不允許有任何紕漏出現的人,不過也正是他的謹慎,才讓他從一堆起義者中脫穎而出,進而奪得天下。

溫大雅上前一步說:“遵命!”

“第二,整肅隊伍,為南征做準備。這件事,就由大郎和二郎負責吧!”李淵看了看李建成和李世民說。

李建成和李世民上前一步接令。

“最後一件事,開倉放糧,與民同樂!這件事由裴監負責!”

李淵說完,又是稍作停頓,像是怕大家不理解,又解釋道:“這麽做的目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這也是李淵他們幾個人商量好的,是籠絡人心的最好方法。在百姓的饑荒之年,做這樣的事,無疑可以讓百姓對他們感恩戴德。

不用說,一聽開倉放糧,整個太原城都沸騰起來了。李淵的起兵,是反隋還是反皇帝不反隋,在他們那裏,似乎都已經不重要了。誰說不是呢?對老百姓而言,誰做皇帝,誰得天下,他們做不了主,也不願意做主,他們只希望他們吃飽穿暖,過平平安安的日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李淵和李世民都信奉這個,這最終也成了李世民治理天下的宗旨。

第十三節 巾幗不讓須眉

(2)

李淵在晉陽起兵時,他在長安的三女兒李秀英——李淵和竇氏的女兒,柴紹的妻子,也沒閑著,她正一邊逃避隋軍的追捕,一邊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去武功縣的建子溝變賣李家產業。不是為了逃命,也不是為了自用,而是為了招兵買馬。

既然是李淵和竇氏的女兒,自然也遺傳了他們的謀略和遠見,她將變賣家產所得,先拿出一部分賑濟災民,這讓她籠絡了不少人心,不用鼓動,便有很多人投靠她,使她的募兵順利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