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滄瀾(十六)(第2/3頁)

沿河兩岸遠近到處是新翻的土地和形形色色正在建設中的工地;大大小小的河灘上被焚燒和收割過的葦蕩狼藉;以及被深挖削平加固的河岸上,稀稀疏疏新栽種的楊柳樹苗;乃至被挖掉大大小小坑窪裏淤積爛泥,而填土夯實鋪墊以碎石和煤渣碾緊的硬化道路,還是仿若種種往日猶然在目。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又回到了當初剛在淮上開始立足的艱難歲月一般;

除了少數負責監管和巡視的軍士和管理之外,到處都是面有菜色或是面黃肌瘦的人群,沉默而疲憊的埋頭在各種勞役的工地裏;也只有在一些明顯來自淮上移民屯墾點和聚居區的人群當中,才會有響亮的勞動號子和歌聲,此起彼伏的隱約傳出來。

回想起那會的光景,可以說除了軍隊和官吏,還有少數有所專長和技藝的匠人,能夠保證基本供應充足之外,其他各色人等就只能維持個半饑不飽的程度了;畢竟,在極為有限的資源儲備和相對落後的資源產出情況下,只能優先確保最有需要的重點群體,犧牲一些次要的方面來保證整體大局的穩定了。

而我也是費勁了千辛萬苦,篳路藍縷的一點點披荊斬棘從無到有的經營到現在,又不斷的輾轉征戰各方搶奪來各種資源和畜力,組織了無數次的集體勞動和基礎設施建設;這才逐步的將這種貧弱寡淡的日常局面,給慢慢的扭轉過來,而讓如今淮地治下軍民百姓,慢慢都具有相當不錯的氣色和久違的不多笑臉。

最先是在作為治所的青州和駐防重點區域的沂州部分實現;進而開始逐步擴散到了淮東六州的大部分地區;然後有向著延邊的十一州擴散而變成了,如今淮北道境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做到人人有口飽飯吃,人人都有事情做而各司其職,自此就算遇上災年也在官府的調劑和保障下,毫無顛簸流離道途之苦的安定生活日常。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淮北境內這種相對安定充足的生活日常,其實又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對外征戰掠奪的額紅利,以及對這些從屬、附庸的周邊勢力和外圍地區的壓榨、盤剝上的;

其中唯一有所區別的就是,在安東和新羅藩等地,是假以地方諸侯藩屬之手而進行效率較低的間接榨取;而在這些淮鎮的邊沿地區,則是更有組織和效率的集體編管式的直接剝削而已。

因此,通常情況下也就能夠勉強確保他們食可果腹和衣能蔽體而已,並且再繁重勞動當中時常伴隨著積累下來的傷痛疲病困擾,而屢屢有所過勞死或是積勞成疾的例子發生。

當然令人聊以自慰或者說可以用來自欺欺人的是:如果沒有淮鎮勢力介入的話,他們的結局和下場或許比現在的結果還要更糟的多,或許連吃飽肚子之後再過勞死的機會都沒有;

不是在天災人禍中被活活餓死在家園裏,就是相繼力竭倒斃在逃亡的路上,或是成批的被凍死在淮南並不算嚴酷的冬天裏,或是在餓極了人相食的瘋狂當中,逐步走向滅亡;至少到了我的手下,還給了他們一些繼續苟延殘喘下去的機會和理由。

而且,在淮鎮的甄選體系下只要能夠堅持下來,達到一定年限之後同樣也有相對上升的通道和改變境況、身份的機會,這也是一個蓬勃向上發展迅速的新興勢力,所能具有的活力和包容性等特色了。

由於我嚴厲禁止當地浪費工時和物力,來進行所謂迎來送往的場面活動。因此,在淮南當地的大多數行程都是相對靜悄悄的進行著,只有偶然遇到聚集在河道裏進行清淤和加固工程的勞作,而實在無法回避的人群,才會出面站在甲板上打個招呼,享受一下他們不怎麽整齊的歡呼聲。

盡管如此,每天沿著河道停船駐泊休息的時候,從船上就會卸下一些我順便帶過來的物資,算是給沿途淮鎮編管下的軍民百姓一點福利,確保人人至少一個雞蛋或是半個罐頭的加餐,以資紀念雲雲。

進入淮南腹地之後,我也接到了一個新近的好消息,就是位於淮南沿海泰州(今江蘇省泰興市)境內規復的鹽場,終於開始產生收益了;要知道,這裏本來就是傳統的鹽場區,自春秋時的吳越爭霸起,就已經有所煮鹽以謀國利的記錄。

前朝大唐的鹽鐵官,亦於沿海設有十監四場,其中就包括漣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場,嘉興、海陵、鹽城、新亭、臨平、蘭亭、永嘉、大昌、候官、富都十監,號稱歲得錢百余萬絡,以當百余州之賦。

其中又以淮南泰州海陵縣所產出為各地之最;泰州下屬一府五縣治下,泰半人口皆以此為生計,而周邊各州的無數行當,亦是於此息息相關。

只是在乙未之亂後的近百年間因為長期飽受戰患,而離散流失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