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江寧(上)(第2/3頁)

……

建業故城,南朝歷代大名鼎鼎的石頭城,依舊雄踞江畔。

王謝家所世代營造的,金堂玉馬鐘鳴鼎食華蓋如雲的烏衣巷,已經埋沒在荒草中不可考證去想了。

被隋軍夷平的陳朝故宮的舊址上,也已經雞犬相聞的生聚了無數代人,足夠讓世事時移滄海桑田了。

名為韓良臣的男子暫且告別了同伴後,直接在一個曲巷幽深的水岸渡頭上登岸,然後自有人在林蔭中牽來坐騎,卻被他拒絕了,徒步且行。

穿過連片的莊墅和館閣,以及若許疑似宮苑的舊址,最後他走進一家滿是曲節老梅樹構成的園林中。

那些身體雄健,站在樹後陰影中的護衛,則對他到來恍若未聞,仍由他徑直走到一個正在江畔垂釣的蓑衣人身邊,帶著腥味魚簍裏,已經堆了幾條花白的小魚。

“軍上……”

韓良臣頓步,恭恭敬敬的喊了聲。

“世忠,你可算回來了……”

那人背對著韓良臣慢慢站了起來,趟了滿腳的泥水,就像是個江上討食尋常老漁夫一般,曼聲招呼道。

“路上還算順利麽……”

直到他粗粗披上一件棉袍,氣度和城府才為之一變,略帶上位者的威嚴和淩迫。

“尚且還好,只是假借了個身份,多費了些時日而已……”

韓良臣也放下了某種拘謹,輕聲回答道。

“不過在這路上,還算不無所獲……”

“是麽……”

“起碼,我遇到一個妙人……”

“什麽妙人……”

“笑話說的極好的妙人……”

“哦……”

“此君眼界和見歷也不錯,若是聘在府中,做個門人清客,也是不錯的養望人物……”

半晌之後,聽完轉述的幾個笑話,他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難道……你覺得他只是個笑話說得極好的……”

“卑下愚鈍……”

韓良臣低身請教道。

“這些笑話中,所含的蘊意和事物,可不是鬥升小民所意會的啊……”

“其中牽涉到官場舊例,軍衙典故,乃至嫡庶尊長之別……甚至還有治軍和政略之道……”

“能夠將其深入淺出的編為笑談,這可不是尋常眼界和閱歷的人可及的。”

“就算是對個中情形的熟悉,也端是個人才,或是有不錯的出身背景……”

“又何須投奔報喪他人呢……”

“若有機緣,還是好好結納一番吧……”

他補充道。

“然後覓機引薦給我吧……”

“諾……”

韓良臣正色道,隨即找來旁人吩咐道。

細絲綿綿的春雨中,我打著新買來還散發著某種竹子清香的碧油傘,牽著正太打扮的抱頭蹲,行走在青石光鑒水滑的小道上嗎,各種文思感緒像是綿綿雨絲,在心頭娟娟流過。

我正在欣賞另一個時空的南京,或者說建業故城,六朝金粉的余澤,已經隨著隋文帝毀城夷平的號令,以及隋唐兩朝,刻意打壓和抑並所謂東南王氣的所在,而不復可尋了。

現今的建鄴城,乃是作為潤州屬下的一個大縣,由刺史獨孤思貞重新修築的,因此昔日刻意模仿洛陽,連山跨江,水陸十二門格局的宏偉城市,剩下的只有一圈並不算高的土石城墻,圍攏起來的中等城邑。

雞籠山、覆舟山下的一片高河漫灘之上,是散布在秦淮河南岸的橫塘到長幹裏一帶的大小城坊,被城墻圍成一個不規則的倒梯形。

其中位於梯形小頭的橫塘,主要是大小市和豪門富商官吏居所,所構成的繁華商貿區和高級住宅區,長幹裏一帶山崗間的平地則為官人平民雜居之所。

城內多湖泊河流。青溪、潮溝、運瀆互相連接,北通玄武湖,南注淮水,組成了建業城的水道網。當地居民多數依水而居,從事與商業或是手工業相關的各種營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隸於江淮租庸調使名下的東南織染局,和司農寺轄下的江寧鑄印場。

五路官軍定淮揚之後,隨著揚州的荒敗和毀棄,相當部分產能隨著工匠和技藝一起,也從江南轉移流動到了江寧的所在,發展出另一種光景,打著江寧印記的器造和織物,至今還是海藩,乃至外域諸侯下轄流通的珍貴工藝品。

景陽樓的舊址,陳後主與張麗華共賞瓊花盛開的光景,已經不復存在了,棲霞山千佛崖和雞鳴寺香火,卻依舊鼎盛淼淼。

根據伯符的推薦,我們暫住在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二年的保聖寺,昔日南朝第一叢林已然荒敗的厲害,只有少數僧人在維持著有限的香火,對於暫時落腳的我們,倒是欣然歡迎。

前朝詩人杜牧的名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盛況,已經是過眼雲煙了,因為正逢亂世,自梁武帝蕭衍以來,那些遍布城內外,號稱滿地盡是珈藍所的寺觀,被拆毀的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