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心生異(第2/2頁)

“人心焉能蠱惑?”

人心非但能蠱惑,更能愚弄,當然朱宜鋒絕不會這般說,而是正色說道。

“一家一姓,國家兆民,兩者相比,孰重孰輕,孰大孰小,這對普通人來說,是個不難回答的問題。然而許多讀書明理的大人君子卻常常愚昧得很。他們之所以在這件事上表現出愚昧,並非識見不夠,乃由於私心所充塞也。兩位仁兄數十載,孜孜矻矻苦讀詩書,克己復禮砥礪品行,或是潛心鄉間以為苦讀,或是夙夜匪懈以勤政事,無不是被‘忠君敬上’所匡限。若在我漢人之盛世之朝,此誠可以附驥尾而行千裏,伴麗日而照後世,可是兩位生不逢時。今者,愛新覺羅氏置我漢家江山於不顧,令億兆漢民慘遭塗炭,滿清之統治正可謂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保夕,行將就木,兩位欲剿平天下後而使滿清中興,豈不是緣木求魚,又好比南轅北轍。況且吊民伐罪,征討寇仇,有何不可?有何不能?”

話鋒陡然一轉,朱宜鋒又厲聲說道。

“若兩位仁兄固執於一家一姓之小節,遺忘了拯救國家百姓之大義。他日千秋史冊,恐亦不會說兩位仁兄是愛新覺羅氏的忠臣,只會言道兩位皆是數典忘宗之漢奸!非但不能名垂青史,反倒會遺臭萬年!”

這般厲聲之斥,只說得胡林翼、左宗棠兩人後背頓時湧起一陣冷汗,兩人無不是被說得面色蒼白,亦似有大夢方覺之感,對於年過四十的兩人來說,這種醒悟或許並不算晚,但是對於他們而言,這一場大夢方覺的沖擊,卻遠非一時所能接受。

雖是一時無法接受,但卻又不得不承認其所說的是事實!

“兩位仁兄,其它的話,朱某便不再說了,朱某之路已定,唯效仿我太祖洪武皇帝之義舉,驅逐滿韃,恢復中華,復我漢唐舊邦,救我百姓於水火,挽我民族於將傾。至於兩位仁兄,如若願意,朱某自當倒履相迎,並委以重任,以共挽我漢家之危難,如若不願……”

話聲微微一頓,朱宜鋒的神情中露出些許無奈之狀。

“兩位皆是我漢家難得之賢才,雖與朱甘道不同,然朱某亦不忍加害爾等,若兩位願允諾絕不助紂為虐,為滿清所用,朱某自當放還兩位歸鄉……”

在道出這番話後,朱宜鋒又特意說道。

“當然,若是兩位一時難擇,不防暫且於此住下,先看一看這武昌之變化,再做選擇,亦無不可!朱某告辭!”

說罷,不顧兩人的詫異,朱宜鋒便徑直走出了房間,在走出院子的時候,便對一直候在門外的張森輕聲吩咐道。

“這幾日放松監管,他們願意出去,就讓他們出去!”

大都督的吩咐讓張森不由一愣,然後輕聲詢問道。

“大都督,這街上魚龍混雜,臣擔心他們會不會趁機逃走!”

“逃走?”

看一眼張森,朱宜鋒冷笑道。

“若是你連這兩個人都看不住,那本都督又要你何用?”

確實如此,你可以堂堂情報主管,連兩個人都看不住,要你又有何意義?實際上這也是在敲打著張森,畢竟他的這個位子太過敏感,擱後世,他的這個位置,甚至都有可能有威脅到自己,不加以敲打,又如何能放心使用。

“請大都督放心,若是他們逃出了武昌,不用大都督砍臣的腦袋,臣自己便把腦袋摘了!”

雖說算是個讀書人,但張森卻知道立軍令狀時更應該說什麽,往往一些話語說的盡量直白些,反倒更易取信於人。

“你這腦袋,本都督留著還有大用!”

適當的打壓之後,朱宜鋒隨口安撫道。

“大都督,若是他們不願為我義軍所用,到時候您真準備放了他們?”

張森試探性的問題,讓朱宜鋒的臉色微變,然後冷笑道。

“本都督只說過放其歸鄉!”

是的,只是放其歸鄉罷了,至於是“以屍還鄉”亦或是“安然還鄉”那可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