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子身患絕症,矛盾一觸即發(第5/9頁)

為了社稷之安,李弘的地位不能變!

想至此李治穩了穩心神,目光又變得堅定起來,回顧蔣孝璋道:“太子身系天下,朕要你盡一切可能為他醫治,自即日起政務不必勞他分心,你也給我住到東宮去,把病治好便是最要緊之事。”

“微臣遵命。”

“還有……”李治的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太子之疾暫不可聲張,對誰也不要提。”

“沒錯,切記不可!”媚娘也囑咐道。

蔣孝璋忙道:“陛下和娘娘但放寬心,我雖已確診,並未對太子乃至任何東宮之人明言。這個病誰都知道不好,若叫太子得知,只怕他心裏難受,就更不易醫好了。陛下用心良苦,還是莫聲張為妙。”他一介太醫,本領再高也只是從治病這方面考慮問題,根本沒搞明白二聖不準聲張的真實用意何在。

治病要緊,蔣孝璋不敢怠慢,隨即收拾東西搬往東宮。徐氏姐弟又說幾句安慰的話,也嘆息而去。殿內只剩他夫妻二人,李治終於禁不住內心的苦痛,頹然坐倒在禦座上:“怎麽辦?朕可怎麽辦啊?”他眼中已有盈盈淚光。

媚娘也毫無辦法,苦著臉道:“咱終究只能盡人事,未知天命。不過就算弘兒沉疴日重也不能另圖他志,哪怕有一絲希望也別放棄。若他真的……唉!到那時再續東宮之主也算順理成章,不至於出亂子啊!”無論李弘、李賢還是李顯都是她親生的,作為母親她更不願看到自己兒子出現紛爭。

“也只好如此了。”李治腦子都亂了,“眼下又該如何?他既患此惡疾,納妃之事還辦不辦了?”

媚娘把牙一咬:“千萬莫露聲色,亂了群臣之心。納妃之事不但要辦,還要辦得體面熱鬧。”

“他病成這樣還納妃?”李治也算久病成醫,多少懂得一些——癆者忌色。

“無論如何,孩子們的婚事不能再拖。”媚娘也是無奈。莫說李弘已十九歲,李賢、李顯也不小了,該開始考慮婚事。但依照長幼之序,李弘不納妃他倆的事也沒法辦,如果拖延下去那就都耽誤了。

“那就盡快辦吧……”李治自欺欺人道,“但願這樁喜事能沖沖他的病。”

媚娘雙手合十,口誦佛號:“阿彌陀佛,願列祖列宗、天神佛祖保佑我兒無恙。”一語未畢,忽見侍立在殿角的範雲仙偷偷朝她擠眉弄眼——莫非另有機密之事?

媚娘強抑傷感,扭頭勸道:“陛下也多保重龍體,早些歇息吧。今晚我回含涼殿,為弘兒設擺佛龕念經祈福。”說罷施禮而退,垂頭喪氣出了蓬萊殿。

沒走出幾步,範雲仙就一溜小跑跟上來,左顧右盼一番低聲道:“娘娘,方才我隨王君德一起去東宮,偶見幾個中禦府(殿中省)的宦官嘀嘀咕咕,奴才便派了一個平日與他們相熟的小使去套交情,想探探他們說些什麽,沒想到獲悉一樁駭人之事。”

“唉……何事?”

範雲仙的口氣格外小心:“其實此事奴才也不確然,但關乎皇家和娘娘一族的名譽,還是請娘娘查實一下為妙。”

“哼!又是什麽風言風語的,還要本宮親自查實?”媚娘倒也沒當回事,畢竟背後嘀咕她的人太多,現在李弘的病還愁不過來,哪兒有工夫計較那些雞毛蒜皮?

可她萬沒想到,範雲仙隨後說出的這件事會給她帶來多麽巨大的打擊……

二、將星隕落

一直以來,武敏之在媚娘心裏的地位很微妙。

媚娘無法忘卻與武順母女的恩怨,尤其敏之已察覺到賀蘭之死的真相,這使她不得不存幾分戒心,但她又不能舍棄這個外甥。武家已沒什麽親戚,元慶、元爽、惟良、懷運都被鏟除;遠房堂兄武志元、武仁範等人雖然和她沒恩怨,但年齡差距甚大,有的年邁致仕,有的已經病逝了,堂侄中又沒有傑出人才。類乎武志元之子武懿宗,當初蒙她恩典選為太子右千牛備身,如今也是快三十歲的人了,文不成武不就,吃喝玩樂倒是行家,歷任幾個職位皆不合格,非但沒升官,反倒因過錯被黜為從七品都水監丞,朝廷要不是看皇後的面子早把他轟回老家了,這樣的人根本沒法提拔。至於親侄子,元爽之子武承嗣似乎倒是上道,自從他父親死後他一再上書懇請媚娘垂憐,表示願意不計前嫌做牛做馬,只求媚娘將他們母子從流放之地赦回;不過媚娘反應很平淡,畢竟積怨甚深,這筆冤仇恐不易化解。左瞻右顧再無旁人,堂堂國母總不能連個像樣的本家親戚都沒有吧?相較之下敏之改了姓、承繼周國公爵位,是與她關系最近的晚輩。再者敏之也確有幾分才幹,是個能辦事的人。

當今朝局形勢微妙,右相閻立本、左相姜恪地位雖高,但二人功勞不大,憑資歷熬到今日,真正舉足輕重的同東西台三品郝處俊、李敬玄。郝處俊因征高麗建功,躋身宰相,而他還有另一重身份——昔日宰相許圉師的外甥。當初許敬宗、李義府與許圉師不睦,借許圉師之子田獵殺人一案將人家整得灰頭土臉,現在風水輪流轉,人家的外甥坐到宰相位置上,能買媚娘的賬?李敬玄也是不容忽視的人物,他資歷雖不甚老,卻是李治昔日侍讀,潛邸舊臣聖眷非凡,豈會參不透皇帝抑制皇後權勢的心思?單一個劉仁軌就夠厲害了,再添上這兩個人,還有崇尚禮教、作風死板的張文瓘,沉郁寡言、心裏精明的戴至德,對媚娘而言這些人都要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