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帝後博弈,媚娘再次深陷政治危機

一、帝後博弈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六月,大唐征討高麗的戰爭再度拉開序幕,這也是大唐對高麗發起的第五次大規模戰爭。與以往不同的是老對手蓋蘇文已死,高麗發生內亂,此番唐軍是應泉男生之邀出兵,一切行動都披上道義的外衣,優勢不言而喻。

在李的運籌下,朝廷首先任命右驍騎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率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等部為先鋒,並封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充任唐軍向導,火速趕往國內城救援;然後又調動諸衛禁軍以及駐守百濟的兵馬,欲以泰山壓頂之勢合力進攻,將高麗徹底殄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說本年糧食豐收,但是顯慶以來先後征討突厥、鐵勒、回紇、百濟諸部,皆耗資巨大,又剛剛結束一場勞民動眾的封禪,此時募兵集糧還是有些困難。但就在緊張備戰之際,卻有意想不到之喜——媚娘再蘊龍種。

對於媚娘而言,這孩子來得太是時候,也太不是時候了。夫妻間爭吵是難免的,固然她與李治之間有矛盾,甚至牽涉到帝國權力的沖突,但總的來說還算伉儷情深,爭風吃醋畢竟也是為了感情嘛。兩年前的廢後事件充其量不過是一場鬧劇,卻一直被外界過分宣揚,甚至有流言稱:“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說皇帝其實早想廢後,卻已被皇後控制。現在這孩子的到來打破了一切謠言,年逾不惑再度懷孕,這足以向世人證明皇帝對她的情意始終未變!

可這孩子來得又不巧,剛借封禪重新樹立一些威望,以恩賞籠絡一些大臣,征討高麗的戰鼓已經敲響,她本可與李治並肩籌謀這場戰爭,分享至高榮耀,現在卻不得不退居宮中——需知如今的媚娘已不是當年生李弘、李賢的時候,四十三歲懷孕,若不善加調養可能會變成一場劫難。為了孩子,也為自己的安全,她只能暫時告別朝堂。但即便如此她也不肯全然放手,自從退居中宮之日她便命宦官將奏章送入寢殿,時刻關注戰況。

最擔心媚娘的除了李治莫過榮國夫人,昔日她連生三女皆在四旬以後,其中艱辛最清楚不過。老人家三天兩頭到宮中看望女兒,李治、媚娘勸也勸不住,索性讓老人家搬進皇宮居住,並叫武敏之時刻隨侍祖母的身邊。

轉眼已至深秋,李治在宣政殿臨朝、媚娘在後宮批閱奏章,倒也並行不悖。這一日楊夫人又來看女兒,拄著手杖剛邁進含涼殿內室就見女兒挺著肚子、披頭散發斜臥在牙床上,身邊攤著一堆奏章,手裏還拿著一份,正蹙眉細讀。

“唉!”楊氏皺起眉頭,“這副模樣成個什麽樣子?”

整天來來往往,媚娘也沒理睬母親,全部心思都在這份奏章上,於是喃喃道:“新錢推行得不好,流通入市糧價驟增、商賈不通,實在不行的話只能廢止了。”朝廷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乾封泉寶固然鑄造得極好,也還是那麽一塊銅,卻要強制兌換原來的十個錢;有能力收銅鑄錢的豪族便從中牟利,收了開元通寶,仿鑄乾封泉寶,惡錢出手就是十倍暴利;老百姓也不傻,寧用老錢不用新錢,老錢收走了就幹脆不用錢,以物易物;再加上出征高麗大量征糧,糧價自然要暴漲,市場自然也亂了。

楊夫人由武敏之攙扶著穩穩落座,沒好氣兒道:“好與不好的,總少不得咱家的錢,操心這個幹嗎?”

“劉仁願上奏,百濟駐軍似乎對這次征討高麗反對聲甚大,似乎是因為前一役傷亡之人朝廷未能及時撫慰,如此糾纏恐延誤戰機。”

楊氏又揶揄道:“老身也許久無人撫慰。”

“又到鬧水災的時節,未知今年汛情如何,又淹死多少百姓。”

“再大的水漫不過龍首山,淹死人與你何幹?你就顧肚裏的孩子便是。”

“娘啊,您說什麽呢?”媚娘將奏章隨手一拋,“虧您還是吃齋念佛之人,哪裏有眼看百姓淹死不管的朝廷?”無論媚娘對待政敵、情敵如何狠辣,但她始終明白老百姓是不能忽視的。誠如先帝所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天下百姓不得安,又何來她這個皇後的富貴榮華?

楊夫人有點兒掛火,跺著拐杖道:“我是不懂你那些道理,可你知道自己幾個月了嗎?我一把年紀裏裏外外這通折騰到底為誰啊?賀蘭走了才半年,你再有個一差二錯的,將來誰抓把土埋我?”

武敏之撫著祖母的背哄道:“老夫人別生氣,還有孫兒我呢。”

叫母親這麽一訓,媚娘也覺得話說過了,趕緊賠笑:“這又何必呢?我不看了便是……對啦!給您道喜,萬歲已準弘兒納妃之事。”

“真的?”楊氏一聽這句話,剛才那點兒火立刻拋到九霄雲外,“萬歲聖明,阿彌陀佛……”她確實該念佛,莫說女婿是皇帝,就算民間男子也沒這麽百依百順聽丈母娘話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