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頁)

吳府大少爺吳聘迎親喜訊,半個月前便傳遍了渭河南北兩岸,涇陽、三原、高陵、耀州、乾州、鹹陽、西安、旬邑、淳化,東至潼關、西至寶雞,凡與吳府有著關系的各地官宦名儒、士農工商,無一不缺地都接到了吳府請柬。陽春三月三日,通向安吳堡的各條道路上,便出現了前往安吳堡賀喜的車輛、馬匹。

吳尉文為了給兒子迎親,思謀再三後,在安吳堡搭建了十座席棚,各能容納三十桌席面,在十六間大廳裏擺下十桌貴賓席。吳府正堂設下三桌主席,內宅裏擺下八桌至親席。光是鳳翔柳林鎮的鳳翔燒酒就用大車運回來十幾車,藏在酒窖裏。

吳尉文是個喜歡別出心裁的人物,為把兒子的婚禮辦得非同凡響,下令吳府大門、二門、三門喜聯一律空缺,留待前來祝賀的嘉賓貴客在新娘進門前現場揮毫,以顯隆重與新鮮。

當安吳堡外如雷般轟鳴的三眼銃響聲傳進吳尉文耳朵時,吳尉文起身向前來賀喜的百十位貴客抱拳道:“尉文這裏有請諸位仁兄小做舒筋動骨之勞,前往大門、二門、三門一走,共書三門喜聯若何?”

百十位貴客,都是各地有名有望、有權有勢、富甲一方的人物,聽吳尉文如此講,無不感到突兀新奇,於是紛紛離座,笑聲中議論道:“尉文兄別出心裁,實乃奇思妙想,但不知尉文兄將點哪幾位仁兄揮毫獻寶?”

吳尉文道:“到得大門外,諸位仁兄自會知曉了。”

嘉賓貴客們一個個隨在吳尉文身後,魚貫而行,一直走到大門外方停步散立。

吳府大門飛檐鬥拱,姜子牙鎮山,門高六尺六寸,寬九尺,左右懸宮燈,掛鐵鈴,兩邊

石獅鎮守,左有下馬石,右有拴馬樁,石條鋪地,兩扇大門厚達一尺五寸,上釘六十四顆圓鼓鐵釘,顯得莊重古樸、沉穩威嚴,簡潔中顯出富有。眾人懷著不同心思,一心想見識一下吳尉文要玩出何種花樣來,所以把目光全盯在了他身上。只見吳尉文走到涇陽縣知縣面前,抱拳施禮道:“大人是朝廷命官,這頭門喜聯,非大人莫屬了。”

涇陽縣知縣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承蒙尉文兄看得起小弟。小弟不才,勉為其難吧。”說話間接過家人遞過的毛筆,走上台階,略一沉思,舉臂懸空,在門框上的紅紙上龍飛鳳舞寫下:

安吳梧桐樹築巢固金湯

百鳥朝暮思鳳凰理錦裳

寫完,把筆放在托盤上,回身抱拳面對圍觀賓客說:“獻醜,獻醜!見笑,見笑!”

吳尉文抱拳致謝說:“尉文望背也!”

眾人笑嚷聲中進大門至二門,吳尉文回身抱拳向三原縣知縣施禮說:“天朝兄請勿推辭喲!”

三原縣知縣字天朝,與吳尉文雖非八拜之交,但亦算無話不說、推心置腹的朋友,因此並不推辭,執筆在手,沉思中回視了眾人一眼笑道:“尉文兄實乃難為下官了……”

吳府二門是座碑亭式建築,古色古香,左右門腳各植一株紫藤,院中假山旁空地上設了十二張圓桌,每桌上紅雙喜字上擺了一碟紅幹棗,一碟紅瓜子,一碟紅果,一碟紅幹梅鎮住,正中的紫砂嵌喜香爐此時正青煙飄香。

三原縣知縣想了片刻才蘸墨揮筆,懸臂於空,用魏體寫下:

文封閣老武封侯吳聘周瑩偕白頭

眾人忍不住喝彩道:“祝吳兄早得孫子好當爺哪……”

吳尉文喜在眉梢,率眾人來到三門,堡外的鞭炮聲與銃聲,已是如雷當空,告訴他新娘子就要進入安吳堡了。

吳尉文回身從賓客中拉著一老者出來說:“內宅門喜聯,尉文要勞百裏翁揮毫了。”

百裏乃涇陽名儒,是一個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老學究,在涇陽民眾中享有威望,是吳尉文多年好友,吳尉文之所以選中他來為內宅門書寫喜聯,是想借百裏之壽,佑護自己多災多難的唯一寶貝兒子吳聘能通過沖喜,逢兇化吉、增歲添壽,早一天養兒育女,以承吳氏三百年興旺發達基業。賓客們自然不知他用意,但聽他請百裏為內宅門書喜聯,自然會發出贊同的喝彩聲。賓客們知道,百裏雖滿腹經綸,但命運不濟,數十年來奔波鄉裏,積德行善,無奈總是難成曠世之功,老了老了,仍在清貧中度日,若沒有吳尉文接濟相扶,日子會過得更加困苦。吳尉文在此時仍能待他為上賓,可見為人之誠,心腸之善了。

百裏也不推辭,接筆在手,走到內宅門前,一邊吟哦一邊揮筆寫下:

上正天自順德馨家自安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吳尉文高興得連連擊掌說:“好,好,好啊!多謝百裏翁了!”

吳府內宅,是一座花園式的庭院,充滿江南的韻味。整座內宅占地九畝六分,院中池塘,水面二畝八分,塘內睡蓮碧綠,遊魚穿梭;東南西北方位各有一小小碼頭,石條台階直通水底,面南北向碼頭石樁上系一小舟,可供三人同泛舟水面。池塘岸邊冬青、紅柳、芙蓉、海棠、月桂、石榴、青松、翠柏、中國槐各有領地,其間散布著片片花圃,菊花、雞冠花、太陽花、米蘭花、芍藥花、月季花……點綴其間,石鼓、石條、石桌分布於樹蔭下,池塘中心假山上還有八角亭,紅欄垂柳,略顯北方粗獷景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