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家遺產(第5/15頁)

淮海戰役結束之前,約有25萬件畫作、瓷器、玉器和青銅器被運到台北。1949年1月21日,也即淮海戰役結束11天後,蔣介石辭去了中華民國總統的職務。

當然,他辭職的目的是使自己免遭失敗的羞辱。不過,跟以往幾次辭職一樣,指揮權仍抓在他的手裏。軍隊、政府官員、美國援助物資、空軍戰機等等一切依然在他的掌控之下。一些軍人政客叫嚷著想借機掌權,總統一職最終落到了蔣介石黨內的老對手李宗仁身上。李宗仁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試圖與毛澤東進行談判。毛澤東提出的第一個條件是讓李宗仁把委員長和蔣介石夫人這兩個被人民列為頭號戰犯的人,以及宋子文和孔氏夫婦交出來接受審判。

孔祥熙再也沒有踏入政壇。戰爭結束時他已經65歲了。保守估計,他和靄齡共有將近10億美元的財富,大部分早已被極富遠見地轉移到了國外。1946年時,二人曾到上海進行了最後一次短暫訪問,清理自己的資產,把能運走的都轉到了香港或國外。1947年,他們去孔祥熙在山西太谷的舊宅看了看,在共產黨占領之前就把這所豪宅的大門給關上了。隨後,孔祥熙告知朋友們說,因為靄齡“身體不是很好”,有必要讓她離紐約的醫療中心更近一些,因此他將帶她前往美國。

宋子文也沒能堅持到最後一刻。他被共產黨列入主要戰犯的名單,國民黨內的政敵們也指責他侵吞大筆公款,要求他把自己的全部財產至少交出一半。1949年1月24日,擔心性命不保的宋子文辭去了廣東省省長的職務,與張樂怡一起逃去了香港。他在香港的啟德機場走下飛機時,身穿一件雙排扣西裝,頭戴一頂灰色的小禮帽,手持自己最喜愛的手杖,翻領上還掛著兩排國民政府和國民黨頒發給他的獎章。張樂怡走在他的身旁,身穿貂皮大衣,臉上戴著一副墨鏡,以便遮掩那雙哭得紅腫的眼睛。子文的表情從來沒有如此嚴肅。共產黨和綠營[2]的人都在追捕他,子文要求香港的英國警方提供保護,他們同意了。5月16日,他去了巴黎“接受醫學治療”。1949年10月10日,子文帶著外交護照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這一次又是為了“家族事務”。

1949年2月,雖已不再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仍然為把政府剩下的黃金儲備緊急運往台北做了詳細安排。如果他準備讓李宗仁來掌管錢袋的話,他顯然希望這個袋子是空的,這意味著李宗仁根本沒有錢來給那日益萎縮的軍隊發放軍餉,仍在堅守的士兵們也得不到食物。李宗仁發現國庫已經空空如也後,跑到美國大使司徒雷登那裏請求美國支援,以便自己能有跟毛澤東談判的資本。司徒雷登大使建議他要求那些把數十億美元的美國援助款項存入外國銀行的國民黨官員們發揚愛國心,捐點錢出來。

蔣介石召見了孫科,他的提議肯定讓這個可憐的家夥有點兒不知如何是好。蔣介石建議孫科,此時他可以像孫文多年前做的那樣,在廣州另建一個政府。委員長向孫文的兒子承諾說,如果他能組建起這樣的政府,他蔣介石就可以發動一次新的北伐戰爭。孫科匆匆去了廣州,但是沒過一個月,就連庸庸碌碌的孫科也明白過來,很快跑到法國流亡去了。蔣介石開始用船只把仍然忠誠於他的那些軍隊運到台灣島上。現在他擁有充足的金錢和足夠多的士兵,中國大陸上能搬走的財富也都給搬到了台灣,現在就連他似乎也可以在島上永久地生活下去了。他去台灣之前最後去的地方是上海。

1949年4月,杜月笙在上海見了蔣介石最後一面。委員長還見了湯恩伯將軍,湯將軍建議讓上海成為“第二個斯大林格勒”。這位炸毀黃河大壩的英雄、曾大談特談愛國主義的“紙老虎”預言他們能夠完勝共產黨。他指使數千名苦力挖了一條很大的壕溝,然後在旁邊修建了一道10英尺高的竹欄杆,這在軍事上沒有明顯的作用。後來人們才得知,他有個親戚做木材生意。

蔣介石此次上海之行的真正目的,是想請杜月笙和青幫幫忙劫掠中國銀行。他現在急需資金,他不想扔下這些黃金空著手逃到台灣。由於有傳言說沒有黃金來支撐新發行的金圓券,沒過幾個月,他對這種新貨幣所報的期望就破滅了。黃金本來是有的——國庫裏本來存放著600萬盎司的黃金。根據官方的指控,其中有一半的黃金跟著宋家和孔家一起消失不見了,剩下的另一半也不見了蹤影。現在中國剩下的黃金只有存放在中國銀行裏的私人黃金。

金圓券騙局是蔣介石臨別前的最後一擊。在以4∶1(金圓券兌換美元)的匯率引入金圓券的5個月後,金圓券與美元之間的兌換率暴跌至1 000 000金圓券兌換1美元,隨後局勢便失去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