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內內內內

1943年,開羅會議召開,這是美齡政治生涯的頂峰,也是蔣介石走向末路的開始。禮賓官們在尼羅河畔安排4位著名領導人坐成一排,合影留念,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確立蔣介石的歷史地位。這張照片有很多不同的版本。照片中,委員長坐在鏡頭的左邊,富蘭克林·羅斯福坐在他的旁邊,再過去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蔣夫人坐在最右邊。丘吉爾穿著一身白色的三件套西裝,腳上穿著黑襪子,嘴裏叼著一根雪茄,圓滾滾的大腿上放著一頂灰色的小禮帽。坐在他旁邊的美齡身穿普通的旗袍,外面披了一件白色的短上衣,鞋子上裝飾著整潔的蝴蝶結。(丘吉爾故意把她晾在一邊,看他的表情,似乎正在跟鏡頭外面的某個人在說俏皮話。英國人從來就沒拿蔣氏夫婦當回事,當時英國流行的一部戰時廣播劇中的一個人物角色的名字就叫“提現將軍”[1]。)照片的另一端,委員長穿著一身嶄新的軍裝,領子上鑲著三顆星。他戴著手套,手裏還拿著一頂綴有國民黨青天白日徽章的軍帽。在他旁邊,大腹便便的羅斯福穿著一件雙排扣斜布紋大衣,因為拍照,他將殘疾的雙腿盡量擺放得自然一些。手法老練的羅斯福把身體歪向委員長,好像在跟他聊些什麽。蔣介石嘴巴咧著,臉上掛著勉強的微笑,好像聽明白了羅斯福的話——實際上他根本就聽不懂。據說,羅斯福裝模作樣地跟他談話只不過是為了美國人民的利益而施展的一個小騙術,這一招取得了連羅斯福本人都沒有想到的極佳效果。

邀請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是羅斯福的主意。丘吉爾曾堅決反對,但羅斯福堅持請他來。幾個月前,羅斯福還強迫史迪威將軍強壓著自己的憤怒,將一枚美國“功勛勛章”別在蔣介石的胸前。在中國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資後,羅斯福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把蔣介石當成一個偉大的國際政治家,世界政治四巨頭之一,一個可以跟美國總統在一起開玩笑的人。在開羅,羅斯福通過翻譯,與蔣介石進行了一番不太令人愉快的討論。盡管如此,羅斯福還是許諾盟軍將於1944年在緬甸和孟加拉灣發起攻勢,以減輕日本人對中國的壓力。

在丘吉爾看來,有關中國問題的討論“既冗長復雜,又處於次要地位”。首相認為美國人過分誇大了蔣介石政權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他更關心的是如何把日本人擋在英屬印度之外,並計劃重新奪回淪陷的基地新加坡,這一直是英國在亞洲的“最高目標”。會後,丘吉爾和羅斯福從開羅直接去了德黑蘭,同斯大林舉行會商。在德黑蘭,羅斯福最終聽從了勸告,放棄了在亞洲的作戰計劃,把精力集中到了歐洲戰場。羅斯福改變計劃的消息傳到重慶後,蔣介石氣得火冒三丈。他憤怒地對美國駐華大使說,只有提供10億美元的貸款才能“讓中國人民和軍隊相信你們非常關注這裏的局勢”。宋子文剛從華盛頓得到了5億美元的貸款,英國也提供了5億美元。現在蔣介石希望華盛頓把款項再增加一倍,“提現將軍”又出擊了。

關於開羅會議那張照片的不同版本在學生的歷史教科書和普通民眾閱讀的報紙雜志上不斷出現,給人制造了這樣的假象:照片中的這些人關系非常融洽。事實正好相反:羅斯福和蔣介石在照相的時候沒有面對面,也沒有互相看著對方;美齡的到場讓英國首相和美國總統(他最近才好不容易設法讓她離開了白宮,離開美國)都很惱火——此時此刻的蔣氏夫婦並不是在走上坡路,而是在走下坡路。宋氏家族喪失天命的時間並不是毛澤東在北京建立政權的1949年,而是在1943年,即在美國不可避免地與它的命運糾纏在一起之前。

那些為媒體和國務院效力的觀察家們注意並報道了這個歷史性的潮流轉變,但他們的發現並沒有引起重視。當時提出了一個在現在看來相當可笑的問題:當美國人真正在背後支持他的時候,蔣介石怎麽能夠失勢呢?這是一個判斷失誤的典型案例,這個錯誤如此嚴重,以致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拒不認錯,因為可悲的新聞正是報道者所探求的。

此時的中國共產黨仍然沒有足夠的力量向蔣介石發起挑戰。50萬國民黨軍隊把他們與華南隔斷開來。但是,盡管被分割在華北,共產黨卻有效地對日本人發起了遊擊戰。為了逼退共產黨,日本皇軍采取了“三光政策”,把農村地區破壞殆盡,這種做法反而使更多的民眾被驅趕到了共產黨的隊伍中。在南方國民黨與日軍對峙的地區則幾乎沒有發生什麽戰鬥,因為蔣介石命令軍隊與敵軍保持安全的距離。敵對雙方的指揮官們穿過兩軍之間的無人區進行貿易活動,通過美國《租界條約》配送給國民黨軍隊的各種物資被用來換取各種日本消費品,許多人因此發了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