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青幫陰謀(第6/11頁)

在蔣介石控制的其他地區,鎮壓活動已經開始了。他下令士兵們處死了贛州市總工會的主席,並開始逮捕共產黨和“左”派領導人、學生領袖和工會成員。此外還關閉了“左”派創辦的報紙。在一些地方,“左”派人士成功抵制了暴徒的攻擊,蔣介石派來軍隊才把他們鎮壓下去。

蔣介石把他的先頭部隊留在上海郊外,自己則率領指揮部的全體人員登上一艘炮艇,跟隨主力部隊沿長江東下。第三路部隊沿蘇州鐵路線從西向東推進,第四路部隊則沿杭州鐵路線從西南向東集結。這兩支部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因為除了上海租界內集結的大批外國軍隊之外,已經沒有重要的中國軍隊駐守在這一帶以防止國民黨軍隊進攻上海,或者防止“左”派的暴徒在街頭鬧事。當地的軍閥早已明智地撤離了此地。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公共租界裏的西方官員們私下裏與青幫聯合起來。一個叫費信惇[1]的美國人當時擔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總裁,人稱上海的“市長老爺”,他在極其隱秘的情況下把這件事告訴了《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約翰·鮑威爾。據費信惇透露,他是在1927年2月底開始與青幫合作的。

一天,法租界的總督察來電邀我就本地局勢進行秘密會談。我按照他給的地址去了那裏,發現那是一處中式宅院,四周圍墻高聳,大門口則有荷槍實彈的衛兵把守。確認了我的身份之後,他們立即把我引進一間會客廳。我忍不住四下觀望了一下,發現高大的門廳兩邊擺滿了步槍和沖鋒槍。很快,我就聽到說話的聲音,那位法國總督察帶著兩個中國人走了進來。其中一個是杜月笙,另一個是一名翻譯。我們直接進入了正題。那位法國總督察解釋說,他一直在與杜月笙討論如何防止外國租界免遭共產黨攻擊的問題。因為北洋軍閥指揮官已經率領部隊撤離了上海,由北洋系成員組成的上海地方政府也隨即垮台。杜月笙以一副談生意的態度,直接說到了問題的要點。他願意出面鎮壓共產黨人,但有兩個條件:第一,他希望法國當局支援他至少5 000支步槍和充足的彈藥。第二,他要求我允許他的軍車能在公共租界通行——租界當局從未允許任何中國軍隊這樣做過。杜月笙說,為了把武器彈藥從市區一方搬運到另一方,這樣做非常有必要。費信惇回答說,如果市政委員會能夠贊成此事,他也不會阻攔。

我知道跟杜月笙這樣名聲的人打交道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因為現在局勢危急,如果共產黨試圖奪取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勢必引起大範圍的混亂和流血事件,這將危及美國人、英國人和其他國家的居民,以及數以萬計住在租界裏的中國人的生命。既然共產黨已經意圖奪取外國租界,並準備抵抗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這就意味著上海的外國人將夾在這相互鬥爭的兩派之間,其結果很可能是一場國際沖突,其嚴重性將超過建立租界以來的任何一次危機事件。

上海法租界歸河內的法國殖民當局管轄,他們與杜月笙和黃金榮在各個方面都有合作。法租界還是青幫控制下的非法鴉片和海洛因的交易中心。杜月笙每個月都能獲得650萬美元的利潤,他會拿出15萬美元來“打點”法國官員和租界警察,以維持租界當局與青幫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與其他在上海的外國人不同的是,看到蔣介石的部隊即將達到上海,法國人並不感到擔憂。外界對此有很多解釋,報界人士鮑威爾認為,通過一路跟隨蔣介石部隊的天主教傳教士,法國人了解到了一些內部消息。實際上,他們確實知道了蔣介石的底細,不過將這些告訴他們的人是法租界警局的督察長黃金榮,而不是人們所說的天主教傳教士。

法國人很擔心日益壯大的共產黨和工會組織所帶來的危險,因此他們盡一切可能來支持青幫清除“左”派人士。法國當局準備送給青幫5 000支步槍,他們拉費信惇入夥,只不過是為了方便青幫能夠自由進出公共租界,以便從側翼包抄共產黨人。

見面之後,費信惇直接去市政委員會通報了此事,並得到了委員會的批準。鮑威爾說:“就在這個時候,槍聲響了起來,並且持續好幾天沒有中斷。”

“左”派不再期望蔣介石的援助。他們終於意識到蔣介石已經叛變,因此迫不及待地想在他的軍隊到達之前奪取整個上海。

從杭州方向開來的那支部隊很可能在3月22日抵達上海,因此“左”派計劃在3月20日晚間發動起義。此時還留在這個城市裏的對手似乎已經不多,所以他們的政變沒有理由不獲得成功。

周恩來在拉斐特大街上的一棟小公寓內工作,那裏離杜月笙的住宅很近。吸取了10月巷戰中的慘痛教訓之後,周恩來重新把一支5 000人的共產黨隊伍分成了30人一組的小分隊。這些共產黨幹部得到了商鋪店員、工廠工人和大批失業者的支持,他們使用的主要是棍棒、斧頭和刀劍之類的武器。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共產黨的軍械庫裏只有大約150支槍——大部分還都是老式步槍,平均每個小分隊可以分到一支現代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