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送女留學(第6/10頁)

那裏的學生大都來自南方的小康家庭,即便家裏不太富裕,至少也都是有身份的人。她們身著帶有無數襯裙的花邊長裙,頭發用精致的頭巾紮起。雖然靄齡到達南方的時候,南方邦聯派早已銷聲匿跡,但這些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女孩們每逢照相之際,仍會擺出南北戰爭前常見的姿勢。如果她們的父輩看到這樣的照片,一定會馬上挺直腰杆,開始大聲地清嗓子了。

靄齡那堅強的性格終於有了回報。入學僅僅數周,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其他女生們就斷定,這個個頭矮小的、長著一張扁平臉的中國女孩不會給她們帶來預想之中的威脅。1932年,一位名叫尤妮斯·湯普森的女校友把靄齡的同學和老師對她的第一印象搜集起來,以宋氏姐妹的求學時代為主題,在納什維爾的《田納西人》報上用一整個版面刊發了一篇專題文章。從文章內容來看,大家都認為這三位天真無邪的姐妹顯得古怪而又傳奇。

總的來看,靄齡是個嚴肅的學生,她為人性情冷漠,不苟言笑,似乎只有她不在乎穿著打扮。也許全校學生中只有她一個人知道那些外在的虛榮到底值多少錢,也只有她能分毫不差地計算出每個女孩的家裏有多少凈資產——這些都是她靠腦袋計算出來的。宋查理的這個女兒沒人能愚弄得了。靄齡的同學們把她的緘默看成是害羞的表現,因此對她毫無戒心。

蓋裏太太為人古道熱腸,她盡力讓靄齡找到家的感覺,結果就是,這個受寵若驚的女孩跟蓋裏院長和他的夫人結下了一生的友情。查理定期寫信給靄齡,除了告訴她上海新近發生的事,還給她推薦一些中國經典歷史書籍,她都認真地研讀。在查理的影響下,靄齡擁有了深厚的中國文化基礎。而在對外交際方面,她做了一些外在的改變,以便適應周圍的環境。在學校,她只穿美式服裝,還學會了不少美國俚語,英語說得也非常好。第一學年快結束時,她把辮子剪掉,換成了當時流行的四面向上翹起的新發式。

她的外表很容易引起誤解。據她在學校的密友回憶說,有一天,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一位教授從頭到尾打量了她一遍,然後說她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合格的美國公民”。惱怒的靄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提醒他說,自己不是美國公民,而是一個中國人,並且為此而感到驕傲,這讓教授非常難堪。看來,她仍對自己在舊金山那次遭遇耿耿於懷。(在這次爭論時,靄齡忘記了她曾自稱是葡萄牙公民的事。)

1906年1月,經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特別許可,靄齡動身趕往北方。她請假的理由是,她的姨父溫秉忠率領慈禧太後派遣的一個帝國教育使團到了華盛頓。那時候學院不允許女生單獨外出,因此蓋裏院長讓他的太太陪著靄齡。到了華盛頓,靄齡陪著姨父參加了白宮的招待會,她被介紹給時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以一貫的不拘小節的風格問這個16歲的中國女孩在美國的感受如何。

靄齡後來說,當時她是這樣回答的:“美國確實很漂亮,我在這裏過得很好。不過,您又憑什麽說美國是個自由的國家呢?”她簡潔地把去年夏天在舊金山的遭遇描述了一遍,然後接著說道:“如果說美國是個自由國家,那為什麽要把一個中國小姑娘拒之門外呢?我們中國人絕不會如此對待自己的客人。美國還自稱是自由國家呢!”

她說,羅斯福總統被她的話震驚了。聽她發了一陣火之後,他只是隨口嘟囔了一句“我很抱歉”,便去招呼另一位客人去了。

後來靄齡又陪著姨父從華盛頓去了紐約,並在那裏見到了父親。宋查理剛從住在達勒姆的朱利安·卡爾那裏回來,他發現,眼前的女兒已不再是曾經的那個小姑娘,而是出落成一個體形健美、打扮入時的妙齡少女了。跟著父親轉了幾個地方之後,靄齡返回了梅肯。

靄齡在佐治亞州的那些美女同學們大都是當地人,見識不廣。靄齡雖不像她們那樣舉止輕佻,但也不乏放松的時候。在學院的喜劇社裏,靄齡跟其他女孩子們一起拿威斯裏安女子學院開過一些溫和的玩笑。在1909年舉辦的一次班級活動中,主要節目是一部名為《校園風雲》的話劇。它改編自貝蒂·威爾士的著作,編劇是威斯裏安女子學院三位年輕的高年級學生,其中一個就是宋靄齡。在當年的畢業典禮上,她朗讀了一段根據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原劇本改編的台詞,她扮演的是被年輕的美國海軍軍官平克爾頓中尉拋棄的善良純潔的日本藝妓巧巧桑。為了這次演出,她寫信讓父親給他寄些絲綢來做日本和服。查理給她寄了足足40碼[4]的玫紅色錦緞。

拿到學位之後,像25年前她父親那樣,靄齡也登上了開往舊金山的火車。回到上海後,查理在虹口家中的書房和山東路印刷廠的秘密政治總部裏分別給她準備了一張書桌,靄齡成了孫文的英文秘書。她主要負責處理孫文的信件,修改潤色他的各類講話稿,並把準備發給他(無論他身居何處)的電報譯成電碼。靄齡的歸來,使查理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革命財務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