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當代汽車設計

魯米諾斯太陽能汽車(Luminos Solar Car)正在進行風洞試驗。

民用產品的設計中,汽車恐怕可以算是最大的一個門類了。汽車產業涉及的上下遊產業分布之廣,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中所占地位之重要,恐怕沒有其他單項產品能出其右。要完整、全面地介紹世界汽車設計的發展歷史,不是這本書裏一個章節可以做到的。這裏,我們只是就汽車產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情況,做一個粗略的概括性介紹,以期能為讀者提供一條歷史的脈絡。考慮到超級豪車、跑車等車種雖然引人注目,但因產量較低、受眾很少,對於整個汽車工業和設計的影響不是那麽大,所以在下面的介紹中,著重以比較普及的車型和較大規模的車廠為主。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其他關於汽車設計和汽車史的專門著作。

一、概述

汽車設計是工業設計中一個很重要又很特殊的部門,一般工業設計針對批量化生產的工業產品,而汽車設計僅僅針對汽車的車身造型和內飾;一般工業設計集中在客戶需求的滿足和存在問題的解決,而汽車設計更多集中在通過不斷地改變造型來刺激市場。在西方國家,特別在美國,汽車設計長期被稱為“款式設計”(styling),而不是直接稱為“設計”(design),可見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設計行業。西方理論界比較一致地認為:現在一般所稱的汽車設計是指汽車在美學與功能方面的工業設計,而非車輛工程設計,歐美有不少大學都將汽車設計從工業設計系中獨立出來變成一個科系,稱為交通工具設計系,以汽車車體、內裝和摩托車設計為主,飛機與船的設計另有專業科系,有少數英國與澳洲的大學提供汽車設計博士學位。

汽車設計師當然需要了解一些工程方面的知識,但機械工程、電力工程、空氣動力學部分大都會由專門的工程師負責。空氣動力學的理論比較復雜,且仍有大量未知之處,除了用電腦模擬之外,還須制作模型經過風洞來實際測試。好的空氣動力設計有助於省油、降低噪聲、增強行車穩定性與性能。另外汽車設計師也需要與車廠其他部門配合,根據市場情況、客戶要求和產品定位、成本等因素來修改設計,因此並不是純美學藝術的表現。

設計汽車除了使用傳統的繪圖和黏土模型外,現在多數汽車公司在進行車身設計時,都使用法國達梭公司(Le Groupe Dassault)開發的跨平台商業三維CAD設計軟件CATIA,這款軟件曾運用在“幻影”戰機(Dassault Mirage)的設計中。也有使用其他的、自行研發的3D軟件來做設計的,比如美國的福特汽車設計部。

基於成本考量,各車廠通常不會在每款新車上都推出整體性全新的機械設計,而是靠汽車外觀與內裝設計的更新,來制造新舊車款的差異並減低開發成本。許多歐洲車廠喜歡在同一時期的不同種類汽車上提供相似的設計風格,打造自己品牌的特色。但也不是每次推出新車都需要更改外形設計,有些深受歡迎的歐美汽車,其外形幾乎數十年不變,如第一代大眾甲殼蟲(VW Beetle)、奧斯汀“迷你”(Mini)汽車、雪鐵龍2CV、吉普(Jeep Wrangler)、勞斯萊斯幽靈6世(Rolls-Royce Phantom VI)、保時捷911等。

汽車設計一直存在著兩條不同的路徑:小批量的高档豪車和批量化生產的中低端大眾型汽車。早期的汽車行業中,除了極少數特別講究的客戶要訂做豪華轎車之外,並沒有款式的設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福特T型車,從1907年投產,1913年大批量在流水線上生產,一直到1928年都沒有改變款式。最終是因為通用汽車的阿爾佛雷德·斯隆引入式樣設計,重用第一位汽車設計師哈利·厄爾負責式樣和色彩部之後,大眾型汽車才進入了通過設計爭奪客戶的新階段,汽車設計直到這個時候才真正形成。長時期以來,汽車設計附屬於工程部門,主要工作是通過不斷地設計新款式、新色彩來刺激市場。因此,美國汽車企業中不稱為“設計”,而稱為“款式設計”。

BMW車廠內的設計師們正利用1∶1的黏土模型來做細節修改。

雖然多數汽車設計由汽車公司本身的設計部門進行,但也有一些是聘用獨立的汽車設計公司進行的。加上很多設計師遊走於兩種類型的設計部門,因此要厘清汽車設計的脈絡,其實不太容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汽車企業大起大落,兼並、重組,有一些破產,雖然主要大車廠的汽車設計部門依然運作,但是所屬的母公司改變很大。加上大汽車公司又分別在各大洲建立研發和設計部門,並且廣納外國設計師參與設計,甚至是主持設計,因此要追溯汽車設計的基因就越來越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