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物瑰寶(第2/4頁)

規模非同一般,重要性堪比國家重點工程,積累的資源和經驗又更加豐富和充足,那麽這次江陵城池的大規模翻修加固,效果究竟如何呢?客觀的見證者,是我們在後面將要講到的陸抗。鳳凰元年(272),也就是朱然這次修建工程完成二十四年之後,陸抗憑借超級堅固的江陵城池,使得西晉大軍在進攻江陵時無功而返,可見工程質量非常優良,絕非現今那些人一踩就塌,車一壓就垮,甚至是不踩不壓也要垮塌的豆腐渣工程。

既然這次城池修建,朱然擁有的各種條件都比關羽優越,二十四年後質量又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加之他在時間上又緊接在關羽之後,關羽修的城池,殘缺了的他必定要修補,薄弱了的他必定要加強,崩塌了的他必定要加固。因此,考古工作者發現的這段三國高大城墻,真正起主要作用的主持修建者,應當是朱然。換言之,這段三國城墻,以及還埋藏在地下的其他部分,就是關羽和朱然,特別是朱然朱大帥留給後世的珍貴實物遺產。

朱然的第一筆珍貴實物遺產,其特征是體量巨大但又深藏不露,靜靜等待重見天日。他留給後世的第二筆珍貴實物遺產,特征則是品種豐富而且光彩璀璨,這又是一筆什麽樣的實物性遺產呢?

1984年6月,安徽省馬鞍山市南郊發現一座墓葬,出土了上百件木器、漆器、瓷器、銅器、陶器等珍貴文物,被評為當時中國十大考古收獲之一,這就是朱然的墓地。現今,在原址上建立起“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朱然墓葬中的文物,就是他朱大帥留給後世的第二筆珍貴實物性遺產。現在就選擇其中與我們名將主題密切相關的部分精品,與大家共同欣賞。

首先欣賞兩件物品,這是筆者親手按照原尺寸做的模型。這是什麽東西呢?答案是朱然朱大帥生前所使用的名片,現今名片的老祖宗。

   

圖1 名刺模型圖

體形苗條的這一種,三國時的全名叫“爵裏刺”,簡稱為“奏刺”或“名刺”。共出土十四枚,用本色木料制成,長度是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二十四厘米左右。正面直行書寫禮節性措辭,字體是向楷書轉變的隸書。圖1這一枚是:故鄣朱然再拜問起居字義封。

措辭被空格分為三段:第一段的“故鄣”,是朱然籍貫所在的縣名,後面是姓名“朱然”和敬語“再拜”;第二段是固定的問候語“問起居”,即問候對方生活起居。再拜,意思是向您致敬兩次;問起居,意思是問候您身體安好。第三段標明自己“字義封”,是方便讓對方稱呼自己。因為按照當時的社交禮儀,稱呼自己要稱名,比如朱然要自稱“然”,以表示謙虛;稱呼對方則要稱字,比如稱朱然要叫“義封”,以表示尊敬。總結起來,措辭包括籍貫、姓氏、名字、敬語和問候語共計五項,其中的籍貫一項,可以根據對方對自己的熟悉程度而增減變化,其余四項則必須具備,所以十四枚的措辭大同而小異。

體形壯實的這一種,叫做“謁”或“版謁”,共出土三枚。也用本色木料制成,長度也是一尺,但是寬度和厚度都超過了名刺。正面頂端中央書寫“謁”字,然後在右側邊緣,用小一點的字體,直行書寫同樣字體的禮節性措辭。圖2這一枚是:假節右軍師左大司馬當陽侯丹楊朱然再拜。

據《三國志》等史書記載,朱然臨終前,擔任的職務正是右軍師、左大司馬,被封為當陽侯,與此處的措辭完全吻合。開頭的“假”字,出土時完全腐蝕缺損,但是《三國志》卷五十六《朱然傳》記載,孫權曾經“假然節”,即給予朱然一柄節旄。所謂“假節”,是當時軍事上一種專門名號。“假”的意思是給予,“節”是用竹竿與牦牛尾做成,作為君主所賜威權的憑證。享有這一名號者,有權誅殺違反軍法的普通將士。據《三國志》記載,陸遜、陸抗父子,都曾擁有“假節”的名號。比照陸氏父子,這版謁上缺損的第一個字,可以肯定是“假”字。

   

圖2 版謁模型圖

大體說來,名刺應當用於一般性的社交場合,而版謁則用在比較正式的官方場合。

不要看這些名片的老祖宗原生態十足,文化價值卻很高,堪稱朱然家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因在哪裏?“三國探客”告訴你。

因為有了它們,有關專家才能夠將墓主確鑿無誤地鎖定為朱然;因為有了它們,我們也才能夠穿越時空,直接感知一千七百年前三國歷史文化的動人風韻。在當時,與名刺、版謁相關的有趣故事很多。比如《三國志》卷十《荀彧傳》裴松之注引《禰衡傳》記載,那位恃才傲物的老憤青禰衡,漫遊到東漢朝廷所在的許縣,自己書寫了一枚名刺,揣在懷裏想去訪問社會名流。誰知走了一圈,他一個都看不上眼,最後名刺上的字跡都褪了色看不清了,也沒能遞送出去:“衡嘗書一刺懷之,字漫滅無所適。”還有《三國志》卷九《夏侯淵傳》裴松之注引《世語》記載,夏侯淵七歲的兒子夏侯榮,記憶力相當驚人,曹丕曾經在一次大會上,讓他先看一遍在座上百位賓客的奏刺,然後逐一測試,他能夠將每個人的姓氏、名字、籍貫全部準確無誤地說出來:“賓客百余人,人一奏刺;悉書其鄉邑、名氏,世所謂爵裏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談,不謬一人。”還有《三國志》卷十一《邴原傳》裴松之注引《邴原別傳》記載,曹操北伐塞外烏丸之後凱旋途中,門口送進一塊社會名流的版謁,此人叫做邴原,曹操見了大喜,抓起鞋子一邊穿一邊跑出去迎接:“邴原先至,門下通謁。太祖大驚喜,攬履而起。”還有《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記載,劉備第一次當官當了一個分管全縣治安的縣尉。不料沒有當幾天,就碰上精簡機構,上級郡政府的督郵老爺來到縣裏,準備通知劉備下崗。劉備去向督郵大人求情,門口拒絕把他的版謁遞送進去通報:“先主求謁,不通。”劉備大怒,暴打督郵一頓之後棄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