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物瑰寶(第4/4頁)

說到印章,現今三國影視畫面上出現的官印,幾乎有人頭那樣大,完全不對。究竟當時印章的尺寸有多大?“三國探客”告訴你。

當時的官方印章,由中央專門機構統一制作,規格是見方一寸,習稱“方寸印”。當時的一寸,是二點四厘米,大約是成人食指一個指節的長度。至於官印的材質,以及系在印紐上綬帶的顏色,也因官階的高低而不同。頂級高官金印紫綬;次高級官員銀印青綬;中級官員銅印黑綬;低級官員銅印黃綬。不僅官印是如此,就連皇帝、親王的璽印,尺寸也是如此,故有“方寸璽”之稱。孫堅攻入洛陽得到西漢高祖傳下來的“傳國璽”,其大小是“方圜四寸”,這明確記載於《三國志》卷四十六《孫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所謂“方圜四寸”,即方形的圓周共計四寸,正好每邊一寸。1981年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出土的東漢初廣陵王金璽,正方形邊長二點三厘米,正是東漢初期的一寸。至於三國的私人印章,尺寸比官印還要小一點。2010年5月河南省孟津縣出土的曹魏大將曹休私印,正方形邊長就只有兩厘米。

再欣賞一件敞口漆盤:上部口徑十四厘米,底部口徑六點八厘米,高度一點八厘米。值得注意的是盤底中央的彩繪:兩名五六歲的兒童,將衣衫纏在腰間,各自手持木棍,正在比試武功的高低。右邊那位向左跨步,雙手舉棍出擊;左邊那位一面向左撤步避讓,一面舉棍伺機還擊,全都是像模像樣的練家子。前面講呂蒙時說過,孫吳的軍隊,與領兵將領有強烈的依附關系;家屬也在駐地一起生活,兒孫是軍隊兵員的主要補充。這件漆盤的圖景,應當就是朱然軍營中將士後代真實生活的寫照。三國時代,不僅武功從娃娃就開始抓起,而且就連“武藝”這個詞匯,也最早出現在三國的史書中。陳壽評價曹操的兒子曹彰,“武藝壯猛,有將領之氣”,這見於《三國志》卷十九《曹彰傳》。劉備的養子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這見於《三國志》卷四十《劉封傳》。“袁敏有武藝”,這見於《三國志》卷十一《袁渙傳》。就連女性,比如孫權的老妹,也是“才捷剛猛,侍婢百余人,皆親執刀侍立”,這見於《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三國啊三國,真是一個充滿尚武精神的時代啊!

最後欣賞漆尺。根據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的陳列說明,是用木胎打底,再塗膩子油漆,長度為二十四厘米。三國的一尺,以往大多認為相當於二十三厘米,那是因為沒有實物,只好書面折算出來的近似值。現在有了朱然本人給出的實物證據,準確數值從此可以確定為二十四厘米。沒有實物,劉備七尺五寸的身高,只相當於一米七二,那很平常,完全不值得在史書中寫上一筆;有了實物,劉備的身高一下子提高到了一米八零,在營養遠不及當今的三國時代,著實是引人注目的大個兒了!

筆者最近一次到安徽省馬鞍山市考察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是在2012年的10月,筆者同時還考察了該市的采石磯名勝區。采石磯又名牛渚磯,就是孫策攻取江東時的登陸渡口。俯瞰長江,波濤東去;回首三國,浮想聯翩。想當年孫策揮兵數千在此渡江,打拼孫吳基業,才不過二十一虛歲,年輕得被人稱為“孫郎”。為何會“自古英雄出少年”呢?主要原因之一,是古人尚武,特別是在三國時代,從娃娃就抓起,朱然墓中出土的漆盤彩繪就是明證。尚武,不僅能夠強健體魄,更重要的是能夠強健精神。精神和體魄都強健的下一代,就是少年英雄的後備軍。難怪當時會出現名將輩出的閃亮圖景,因為有充足的後備軍啊!如果當今我們的中華民族,也擁有雄厚的少年英雄後備軍,再囂張的惡鄰也不敢小覷我們,對不對?看來尚武還是不尚武,能不能從娃娃就開始抓尚武,可以算得上關乎民族興衰的大事了。這正是:

尚武優良傳統在,發揚光大待何時?

關於朱然就講到這裏。下面要講孫吳主帥型名將的第五名,陸遜的兒子陸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