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震敵國

本節講的這位名將,他改了姓過繼給舅舅當兒子,也是陪同孫權讀書學習的發小;他曾經協助呂蒙擒殺關羽,此後又接替呂蒙鎮守荊州的江陵,長達三十年;他以五千兵馬堅守江陵城池,抵抗曹魏十倍以上精兵強將六個月的高壓圍攻,巍然屹立堅不可摧,逼得對方黯然撤軍,從此威名震動曹魏。他,就是名列孫吳主帥型名將第四位的朱然。那麽朱然是如何從孫權的陪讀發小,成長為孫吳的主帥型名將?他又怎樣在江陵保衛戰中,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用兵傳奇呢?

朱然字義封,丹陽郡故鄣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氏。原本姓施,十三歲時卻改了姓。為什麽呢?原來他媽媽姓朱,有個弟弟名叫朱治。這朱治可不是一般人物,當初他是孫權父親孫堅的得力助手,孫堅死後又幫助孫權的大哥孫策,打回江東開創基業。孫策早死,朱治又全力輔佐孫權,完全稱得上是孫吳的開國元老。可惜他沒有兒孫命,人到中年還沒有兒子,只好把姐姐的兒子施然,過繼給自己當兒子。於是,施然就改了姓,變成了朱然。

朱然當時虛歲十三,與孫權同歲,就被安排陪同孫權讀書。當時少年兒童發蒙讀書,比較正規的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四五歲時,開始識字,課本大都采用李斯《倉頡篇》、史遊《急就篇》等字書。第二階段在六七歲時,開始讀內容淺顯的儒家經典,主要是《論語》和《孝經》。到了第三階段八九歲,再學習儒家的大部頭經典,包括《詩經》《尚書》《周易》《禮記》《周禮》《左傳》《國語》等。這對發小當時讀的什麽書?據孫權自己說,是《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而這正是第三階段的主要課本。

幾年之後,兩個小小少年長大成人,外貌各有特色。據《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描繪,孫權是“方頤大口,目有精光”,嘴巴大大臉頰方,眼睛炯炯有神光。而《三國志》卷五十六《朱然傳》中描繪的朱然,則是“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身高不到七尺,但是“氣候分明”。這裏的“氣候”,與季節氣候完全沒關系,而是指人的精氣神非常飽滿外露。七尺是多高?即現今一百六十八厘米。當時的一尺,以往學者大多認為相當於二十三厘米。其實準確地說,應當是二十四厘米。這個數據是誰給的?就是朱然本人給我們提供的,其中的故事,下一節就會講到。

建安五年(200),十九歲的孫權繼承大哥孫策,成為江東基業的新主宰。他的長年陪讀夥伴朱然,自然也順利進入仕途,當官了。那麽朱然的表現如何呢?

他最早在余姚縣(今浙江省余姚市西北)當縣長。當時,不到一萬戶居民的縣,長官叫縣長;超過一萬戶,叫縣令。朱然很快顯示出行政才能,從而升任郡太守。經過嚴格考察之後,孫權又給他兩千人的軍隊,要他去平定山越,以便測試他的軍事才能如何。

原來,孫權上台之初,內政上面臨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山越的反抗日益激烈。兩漢以來,在現今浙江、江西和安徽三省交界的萬山叢中,居住著大量的山民,史籍統統稱之為“山越”。孫策攻占江東建立統治,曾經遇到山越的激烈反抗。孫策一死,山越的活動更加頻繁。由於山越人數眾多,活動地域廣大,所在地區又迫近孫吳當時的政治中心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因此孫權派出多支軍隊,前往山區平定山越的反抗,而朱然便是其中之一。朱然也沒辜負發小君主的期望,一到分配給他的丹陽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市)西部,不過一個月左右,就把當地的山越反抗一一平定。孫權見他在用兵打仗方面很有天賦,就任命他為偏將軍,正式進入軍界。

建安二十四年(219),朱然隨從主帥呂蒙,偷襲關羽進攻荊州。在占領關羽後方大本營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之後,關羽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前線撤退回麥城(在今湖北省當陽市東南),準備向西翻越荊山逃回益州。朱然奉命與潘璋跟蹤追擊,當年十二月在章鄉(在今湖北省當陽市東北)擒殺關羽。戰役結束後孫權論功行賞,朱然被提升為昭武將軍,封為西安鄉侯。按照當時的封爵制度,獎賞有功將領的侯爵,分為縣、鄉、亭三等。第一次封侯者,一般是封第三等的亭侯。朱然第一次封侯,就越級封了第二等的鄉侯,即西安鄉侯,可見在孫權眼中,朱然的功勞確實不小。

不僅孫權,還有另外一個人也非常欣賞朱然,他就是主帥呂蒙。擒殺關羽攻占荊州之後,過度的思慮和勞累,使呂蒙本已多病的身體受到嚴重的損害,很快就在江陵病倒了。趕到江陵的孫權,親自安排百般醫治,依然無力回天。《三國志》卷五十四《呂蒙傳》記載,呂蒙病危之時,孫權慎重問他,誰來接替鎮守江陵的重任。呂蒙對此早有考慮,回答是兩句話:“朱然膽守有余,愚以為可任。”以朱然的膽量操守而論,接替我的職務綽綽有余,所以我認為可以任用他。借用現今歌曲《傳奇》的句式來說,只因為呂蒙在臨終前多說了這兩句話,從此朱然就與江陵城池有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