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垓下行(第2/2頁)

民間傳說,多在似有似無之間,無中生有的少,附會添加的多,自有生成的歷史。陳鐸祠的傳說,當由項羽迷路的故事而來。據當地人說,陰陵城西一帶,從前有水塘濕地,難道是《史記》所記的大澤[17]?我惆悵西望,想到迷路的項羽在大澤中看到了什麽?或許是躲避戰亂的苦難民眾,對於楚國楚王的思念和絕望……

脫出陰陵,折回定遠,次日一早,再循項王足跡直奔東城而去。東城遺址在定遠東南大橋鄉,距縣城五十余裏。正當趕集的日子,殺豬宰羊,吆喝叫賣,人來人往,讓我想起當年豐邑沛縣的集市,也想起故鄉成都郊外的鄉鎮,賣肉的仿佛樊噲,買魚的宛若陳勝、吳廣,至於那問價尋貨的少年,恍惚中有自己兒時的身影。

秦漢東城縣遺址在油坊李村,石碑就立在城墻上,“東城遺址—安徽省人民政府1998年5月”。村落農居,清爽亮麗,走進院落,鋪路的都是秦磚漢瓦。村西有河,隔河是二龍鄉潭村,有虞姬墓,因為道不同,昨日午後先去過了,一座巨大的封土堆,直徑近70米,高達20余米。唐代學者張守節《史記正義》引地理書《括地志》說:“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裏”,就是指的這裏。從外觀想來,應當是漢代王侯級的大墓。

項羽一生中,唯有一位紅顏相隨,就是虞姬。關於虞姬的生平,史書上寥寥數語,“有美人名虞,常幸從”,留下她恩寵無盡的身世。垓下突圍前,項羽慷慨悲歌,呼喚“虞兮虞兮奈若何”,反復“歌數闋,美人和之”,勾畫她訣別無依的音姿。如此缺一漏萬的古史記載,自然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東城東城遺址在定遠縣東南大橋鄉油坊李村,“東城遺址”石碑就立在城墻上。村落農居,清爽亮麗,走進院落,鋪路的都是秦磚漢瓦。

烏江霸王祠項羽是軍人,戰死,正是他軍旅一生最美的終結。項羽的戰死之地烏江,千百年來成了紀念項羽的聖地,“生為人傑,死為鬼雄”,他的光彩照耀千古。

秦漢時代有虞縣,在今河南虞城縣北,古為虞國。以姓氏推想,虞姬或許是古來虞國王族的後裔?兩千年來,流傳兩座虞姬墓,一處在定遠縣二龍鄉潭村,還有一處在先前去過的靈璧縣。

兩處虞姬墓,都出於傳說。傳說的內容大都不可靠,但能流傳開往往出於世人的真情。有傳說虞姬在垓下自殺,悲痛的項羽帶走了她的頭。我願意相信虞姬被項羽埋葬在垓下,那就是靈璧的虞姬墓。我更願意相信項羽帶走的是虞姬的青絲秀發,一直珍藏到東城。東城快戰前,秀發由項羽懷中撒出,青絲化作白花,化作白鳥,化作白雲,引來一場白雪……這場神奇的天變異動,成為項羽認定天命的契機,他決心與虞姬同去,永不分離……

靈璧虞姬墓2007年8月,我追隨項羽足跡到垓下,行色匆匆。從徐州楚都出發,走曹村,過符離,下蘄縣,村村鎮鎮,都是歷史地名。到靈璧縣,訪虞姬墓,一步一步走進那段歷史。

定遠虞姬墓定遠虞姬墓出於傳說。傳說的內容大都不可靠,但能流傳開往往出於世人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