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劉邦即位於定陶

垓下之戰結束,項羽身死烏江。劉邦確認項羽已死以後,部署聯軍逐一平定楚國及其盟國各地。

臨江國是項羽分封的王國,領有秦帝國時代的南郡等地,首都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第一代臨江王是共敖,在楚懷王時代,曾經出任國務大臣,以楚柱國的官職,領兵攻下秦帝國的南郡等地,因功被項羽封為王。共敖於漢三年(前204)七月死去,王位由他的兒子共繼承。在楚漢戰爭中,臨江國始終站在楚國一邊,協助項羽作戰。項羽死後,共繼續抵抗,劉邦派遣將軍盧綰和劉賈進攻臨江國,江陵被圍困數月之久。漢軍攻克江陵後,共被俘,帶回洛陽處死。

楚懷王時代,項羽被封為魯公,封地在魯縣。魯縣在現在的山東曲阜,春秋戰國時代是魯國的首都。魯國(前1046—前256)是周公的封國,西周初始封建國,國祚延續了將近八百年,直到戰國末年才被楚考烈王所滅。因為周公的緣故,在諸侯各國中,魯國保存西周文化最多。魯國又是孔子的故鄉,孔子繼承周公,開創了儒家文化。受此偉人世風的影響,多年以來,魯縣成為文化之鄉,禮儀守節之國。

項羽是魯國的封君,魯國是項羽的領地,其民是項羽的子民。按照古來封君立國的傳統和理念,子民必須為封君盡忠。垓下之戰前夕,形勢已經非常不利,魯縣周圍的城邑,大多已經被韓信軍攻克,唯魯縣堅守不下。垓下之戰結束,楚國各地紛紛歸服,唯有魯縣,恪守古來封建遺風,堅持為項羽守城。劉邦大怒,親自統領大軍圍困魯縣,揚言攻克後屠城不赦。

劉邦是沛縣人,離魯縣不遠,對於崇尚周公、孔子的魯縣民風文化,早有所聞。他年輕時做過遊俠,看重然諾義氣,如今要坐天下當皇帝,對於守節盡忠的倫理,自然在意。他對魯縣的古風不能不有所觸動,經過與謀士們協商,他下令將項羽的頭展示給魯縣父老。魯縣父老由此確認項羽已死,他們與封君項羽間的君臣義務也自然解除,於是開城投降。

魯縣投降以後,劉邦對項羽的葬禮以及項氏一族的未來做了精心的安排。他選定谷城(今山東平陰縣西南)作為項羽的墓地,以魯公的規格、禮儀築墓安葬。下葬之日,劉邦親自出席葬禮為項王治喪,哭泣舉哀。

對於項氏一族,劉邦寬待懷柔,一律赦免不究,承諾禮遇封賞。一年後,他封項羽的叔父、項氏一族之長項伯為射陽侯,封項羽的侄兒項它為平臯侯,又封項襄為陶侯。項氏一族,都賜姓劉,納入皇族,與劉氏共榮。這已經是後話了。

安葬了項羽以後,老謀深算的劉邦,馬上著手安排韓信。垓下之戰結束,韓信指揮齊軍參與平定各地殘敵,東進到東郡定陶縣(今山東定陶),築營休整。劉邦一行,由谷城東南而下,迅速抵達定陶,馬不停蹄,一路馳入韓信軍大營,當即召見韓信,解除了韓信的軍事指揮權。想來,此時的韓信,一方面對劉邦的突然出現感到驚詫,另一方面,對劉邦奪軍收權的舉動並不感到意外。同樣的事情,已經多次在劉邦和自己之間演出,他哭笑不得,很無奈。

韓信是軍人,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連百萬之軍,攻必克戰必勝。垓下之戰,他獲得最高統帥權,指揮六十萬大軍與項王決戰,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如何用兵取勝上。勝利之後,他難免惆悵茫然,不知所向。劉邦是政客,他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獲取天下,執掌最高權力,做秦始皇。垓下之戰,他將全部軍權交與韓信,既期待又不安,心多用在戰後的安排上。勝利之後,他是放船出港,順風揚帆,一步一槳駛入預定的航道。

解除了韓信的指揮權以後,劉邦全面控制了軍隊,他重新部署將領,精心安排人事,調整疆土封邑,開始做稱帝的準備。

漢五年正月,劉邦宣布天下大定,從此休戰息民,赦罪人,賞有功,重新安排天下。他下令說:“楚國已經平定,義帝沒有後代,楚國地區需要安定,楚國人民需要撫慰。齊王韓信,熟悉楚國風土人情,變更改立為楚王。王淮北之地,定都下邳。”同時下令說:“魏相國彭越為國操勞,親民愛兵,多次以少勝多擊破楚軍,今以魏國舊地封彭越為梁王,定都定陶。”將楚漢戰爭中左右勝負的兩大功臣做了妥善的安排。

韓信、彭越安排妥當以後,劉邦召集各國諸侯王和主要將相大臣會聚定陶,協商稱帝的事宜。經過慎重協商和周密安排以後,由楚王韓信領頭,聯名韓王韓信、淮南王英布、前衡山王吳芮[18]、趙王張敖、燕王臧荼一道向劉邦上勸進皇帝號疏。疏中申明,劉邦在各諸侯王中軍功最高,德行最厚,漢王的稱號已經不能與此相稱,一致請求劉邦接受皇帝的稱號[19]。劉邦故作推辭以後,正式接受了皇帝的稱號,成為漢王朝的開國之君,第一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