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張良反對分封六國後人

漢三年(前204)十月,楚漢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大將韓信與趙王張耳致力於安定趙國,撫慰燕國。齊國拒絕了韓信使者要求降服的要求,繼續聯合楚國抗拒漢國。得到齊國的支持,楚軍的機動部隊不時渡過黃河,支援陳馀軍殘部,攻擊立足未穩的漢軍,迫使韓信和張耳奔走往來應對,暫時無力他顧。

到了十二月,南方戰場上傳來了不利的消息,與楚軍苦戰數月之久的英布軍,被楚將龍且和項聲攻破,九江國首都六縣陷落,英布的妻子兒女都被殺害,英布與隨何一道抄小路逃亡到滎陽。

英布抵達滎陽時,馬上得到劉邦的召見。英布萬萬沒有想到,劉邦召見他的時候,竟然半靠在床邊洗腳。英布勇冠三軍,在諸將中最得項羽看重,與劉邦一道裂土封王,高傲自負,何曾受過這種羞辱,悔恨不該背楚歸漢,當即打算自殺。出漢王府被引領到館舍入住,眼前猛然一亮,館舍的規模、器物的規格、隨從的級別,完全同剛剛出來的漢王府一樣,一看就知道是早就按照最高待遇專門準備好了的。陰沉的英布轉而大喜過望,以為劉邦沒有虧待自己。

先抑後揚,先辱後賞,類似見人劈頭一陣奚落辱罵,然後好酒好肉款待,好言好語看重,是劉邦慣用的禦人伎倆,往往用來收服孤高自負、桀驁不馴的人。相同的方法,他從前曾經用來對付過狂生酈食其,如今,他又用來對付冠軍英布。劉邦的這一招,在鮮廉寡恥、重利輕禮的豪俠間,倒也是行之有效[6]。

英布沒有了退路,決意死心塌地跟隨劉邦。他派人前往九江收集舊部數千人,又得到劉邦的兵力補充,重新整編成軍,隨同劉邦一道在滎陽一帶作戰。

楚將龍且擊敗英布,平定了九江國後,北上滎陽與項羽會合。得到龍且軍的支援,項羽軍勢大振,頻頻展開進攻,攻克了敖倉,奪取了漢軍最重要的後勤基地,控制了黃河漕運,漢軍的糧草供應,開始出現匱乏。

被圍困在滎陽的劉邦,見眼前的局勢一天一天惡化,深深憂慮,急於尋求打開不利局面的良策。這一天,他再度與謀士酈食其商量如何削弱項羽勢力的事情。酈食其進言道:“從前商湯王討伐夏桀王,分封夏朝的子孫於杞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分封商朝的後代於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行拋棄道義,侵占諸侯的國土,斷絕六國的後嗣,使各國的王室後裔沒有立錐之地。大王如果能夠復興六國,使六國後裔受印封王,六國的君臣百姓必定感戴大王的恩德,都會向風慕義,甘心俯首稱臣。如此施行道義德行後,大王就可以南向稱霸天下,楚國也必定整肅衣冠前來朝見大王了。”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身處逆境、苦無良策的劉邦,從酈食其的話中看到了一線希望。他采納了酈食其的建議,當即決定說:“好吧。那就馬上制作六國印章,然後請先生攜帶前往各國按照計劃行事。”

印章已經刻好,酈食其還沒有出發,張良外出歸來,到漢王府謁見劉邦。劉邦正在吃飯,他一見張良進來,迫不及待地遠遠招呼道:“子房,子房,趕快坐過來!”

張良剛剛坐定,還在咀嚼下咽的劉邦已經把話說開來,一口氣將酈食其謀劃分封六國後裔削弱楚國的計策講了出來,不過,劉邦沒有說出酈食其的大名,只是稱有人如此建議雲雲。話剛說完,劉邦就急切地征詢張良的意見說:

“子房,你覺得如何?”

張良答道:“是誰為大王策劃這件事的?如此一來,大王的大業便毀了。”

劉邦驚異地問道:“為什麽?”

張良說:“臣下請借用面前的筷子為大王籌算六國後人可否分封。”

於是,張良拿起一把筷子,比畫著說:“商湯王討伐夏桀王而封夏朝的後裔於杞國,是估量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力量能夠置夏桀王於死命。眼下大王能夠置項羽於死命嗎?”

劉邦答道:“不能。”

張良放下一根筷子說:“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一條理由。周武王討伐商紂王而封商朝的後裔於宋國,是估量自己有充分的把握能夠獲取商紂王的頭。眼下大王能夠獲取項羽的頭嗎?”

劉邦答道:“不能。”

張良又放下一根筷子說:“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二條理由。周武王進入殷商的都城,表彰智者商容的故裏,釋放被監禁的賢人箕子,為聖人比幹的墳墓增土。眼下大王能夠為聖人的墳墓增土,表彰賢者的故裏,過智者之門而施禮致敬嗎?”

劉邦答道:“不能。”

張良又放下一根筷子說:“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三條理由。武王克商後,曾經打開殷的钜橋糧倉和鹿台錢庫,分發糧食和財物與貧苦百姓。眼下大王能夠開府庫、散糧錢與百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