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離間楚國的真相

楚漢對峙,到了漢三年四月,敖倉失守,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形勢愈發緊迫。劉邦請求議和,希望以滎陽為界,滎陽以西劃歸漢國,以東劃歸楚國。項羽在項伯的勸告下,有意接受。範增堅決反對說:“已經到了徹底解決劉邦的時候了,如果現在放手不取,今後必定後悔。”項羽接受了範增的意見,拒絕了劉邦的請和,加緊了攻勢。

窘急的劉邦,與陳平商量應對之策。陳平說:“項王待人恭敬有禮,廉潔好禮的士人樂於依附歸順,不過,在論功行賞、封地賜爵方面,項王卻過於慳吝看重,士人因此離開他。大王雖然傲慢而不講禮節,在爵邑封賞上卻能與部下慷慨共享,最能夠聚集天下好利無節鮮廉寡恥之士。如果大王能夠取長補短,奪取天下並不困難。”[7]

陳平這段話,是基於護軍中尉的位置,從內監諸將、外間敵國的角度上講的,他希望劉邦拿出更多的權益激勵部下,也希望劉邦拿出更多的權益收買敵方。在得到劉邦的認同後,他正式向劉邦提出了離間楚國君臣的反間計。陳平對劉邦說:“楚國內部有可以為我所亂的地方。項王陣營中,忠直敢言、堪稱棟梁的能臣,不過範增、鐘離昧、龍且、周殷等數人而已。項王為人,多疑好嫉,易受讒言的影響。大王如果能夠拿出數萬斤黃金,用反間計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彼此疑心,必然會起內訌而自相殘殺。我軍乘亂舉兵攻擊,楚軍必定可以被擊破。”

劉邦表示贊同,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任其自由使用,不問出入用途。

關於陳平如何使用反間計離間楚國君臣的事情,《史記·陳丞相世家》是這樣記載的:陳平拿出大量的金錢在楚國收買內線,散布謠言,說是鐘離昧等將領居功不滿,因為裂土封王的願望未能實現,有意與劉邦聯手,消滅項氏重新分割天下雲雲,引起了項羽的疑心。這個時候,楚漢之間正在交涉議和。項羽的使者到了滎陽,劉邦用最高級別的禮儀親自接見,用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太牢之宴加以款待。當“三牲”進呈上來的時候,劉邦突然故作驚奇地對使者說道:“誤會,誤會,我以為是亞父(範增)的使者。”於是下令撤去太牢之宴,另用比較低劣規格的酒食招待使者。使者回國後,將事情向項羽匯報,項羽果然對範增大起疑心,終於導致範增辭職出走。

如果我們相信《史記》的記載,陳平所使用的反間計實在是初級而低劣,這種小學生水平的伎倆,竟然能夠使項羽和範增內訌分裂,也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明代學者陳懿典讀《史記》到這裏時說:陳平的這種伎倆,宛如老翁戲猴,“楚國的使臣和項羽只要稍微想一下,都只會啞然失笑”[8]。乾隆皇帝是久經戰陣和玩弄權術的高手,讀書到這裏禁不住莞爾一笑說:“陳平的這種計謀,用來騙三歲的小孩兒也不會相信,史書上卻推崇為奇計而傳之後世,可發一笑。”[9]

我們知道,司馬遷撰寫《史記》,常常從當時流傳於世的戰國秦漢故事中選取內容寫入書中,劉邦換食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個故事信用度很低,也拙劣且不合情理,所以明白人一看就覺得好笑。根據我對這些戰國秦漢故事的理解和再構築,並結合當時楚漢雙方內情來看,陳平的離間計,可能始終與收買項伯有關,應當是另一種景象。

項羽政權,主要依靠兩種政治勢力的支持。其一是項氏家族及其姻親,歷史上留下姓名的,有項伯、項莊、項它、項聲、項冠、項悍等人,項梁死後,他們始終圍繞在項羽左右,掌握軍隊和政權,是支撐項羽的核心力量。這批人,就是陳平為劉邦分析項羽任人唯親時所說的“非諸項即妻之昆弟”[10]。項伯是項羽的叔父,項氏家族的族長,項梁死後,項伯成為項羽政權的第二號人物、項氏家族勢力的代表,最為項羽所倚重和信任。

支撐項羽政權的另一政治勢力,是長期隨同項梁、項羽征戰的各路楚軍將領,可以舉出姓名的,有範增、陳嬰、龍且、鐘離昧、周殷等人。這一批人,多出身於舊楚國地區,憑借個人的能力和功績在楚國軍隊和政權中崛起,成為支撐項羽政權的棟梁,也就是陳平所說的項王的“骨鯁之臣”。這批人的代表,就是範增。

遺憾的是,項伯與範增的不和,由來已久。從鴻門宴開始,到分封劉邦為漢王,項伯一直袒護劉邦,處處掣肘範增,二人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而項羽呢,年輕氣盛,缺乏政治能力,也少有政治經驗,他不能居中調和手下兩位最主要的大臣間的矛盾,也未能處理好項伯和範增所代表的兩種政治勢力間的關系。他感情用事,在關鍵時候始終偏向於項氏家族,他自負軍事天才,不能放權於他人,結果使有能力的外姓部下紛紛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