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韓王鄭昌

漢元年八月,韓信指揮漢軍由漢中反攻關中,迅速攻占了關中大部分地區。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塞國被改置為渭南郡和河上郡,翟國被改置為上郡,都成了漢王國的直轄政區。不過,一路高歌猛進、節節勝利的漢軍,在雍國地區卻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頑強抵抗。

廢丘之戰,雍塞翟三國聯軍被漢軍擊潰,章邯退入廢丘城,堅守不戰。章邯的弟弟,駐守好畤(今陜西乾縣)的章平,在漢軍乘勝攻擊的威脅下,棄城撤退,先到隴西,後到北地,呼應廢丘城中的章邯,繼續抵抗。劉邦曾經派遣使節,以萬戶侯的地位勸降章邯和章平,都被拒絕。

韓信指揮漢軍主力包圍廢丘,他曾經作過幾次攻擊,都損失重大而沒有成功。韓信是智將,善於運動戰和野戰,堅城固守,死打硬拼,並非他所看重擅長,他下令停止攻城,命令在廢丘城外修築城濠壁壘,做長期圍困的準備。部署妥當後,韓信謁見劉邦,呈說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順應形勢修正戰略的理由。

劉邦自有他的算計。他收回了韓信的兵權,重新遣兵部將,作了西圍東進的新的戰略部署。他分兵一部與韓信,命令韓信繼續圍困廢丘,同時負責清除隴西郡和北地郡的殘余抵抗。他將大部漢軍置於自己的親自指揮之下,一方面鞏固新占領的關中地區,一方面開始做東進的準備。

劉邦自沛縣起兵以來,除了四弟劉交跟隨在身邊之外,家眷們都留在老家豐邑。二哥劉仲帶著妻子和兒子劉濞,服侍著父親劉太公;妻子呂雉帶著女兒魯元和兒子劉盈,委托同鄉審食其負責關照。與劉邦的情況類似,部下們的家屬,也都留在了關東,主要是在屬於西楚的沛縣和碭郡地區。項羽回到彭城就國以後,劉邦及其部下們的家眷,都成了控制在項羽手中的人質。劉邦攻占關中,並沒有公開舉起反楚的大旗,宣稱進軍的目的只是在於恢復懷王之約,名副其實地作秦王統治關中,種種考慮之外,自己以及將士們的家眷都留在西楚境內,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九月,劉邦派遣部將薛歐與王吸,統領一支機動的騎兵部隊秘密出武關,前往西楚境內的南陽地區,與活動在這裏的王陵取得聯系,準備潛入沛縣,將劉邦等人的家眷接出來送到關中。部隊進入到陳郡境內時,被項羽方面察覺。項羽派遣軍隊,將其阻止在陽夏縣(現河南太康)一帶。

劉邦攻取關中的時候,項羽正率領楚軍主力在齊國境內作戰,征討第一個豎起反楚大旗、擅自稱齊王的田榮。與此同時,陳馀接受田榮的軍事援助,對張耳統治的常山國展開進攻,受田榮指使,彭越也進入到楚國的東郡和碭郡地區攻擊騷擾。遠在北方的舊燕國地區,燕王臧荼攻滅了遼東王韓廣,將遼東國並入了燕國。這些動搖西楚霸國體制的變亂,使項羽窮於應付,分散了他對三秦地區的注意力。

也就在這個時候,項羽收到了經由張良轉來的兩封信件,一封是齊王田榮寫給代王趙歇的密信抄本,信中痛斥項羽分封天下不公,無理地將趙王趙歇遷徙到偏僻的代北,改封為代王,他約請趙歇起兵聯合作戰,共同滅楚雲雲;一封是漢王劉邦呈送西楚霸王項羽的信,信中為自己攻占三秦地區的行動辯白,聲明自己的行動只是為了信守懷王之約,取得自己應當得到的舊秦國地區,信中還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的行動以懷王之約所規定的關中地區為限,絕不違約走出關中雲雲[1]。

破壞西楚霸國體制的動亂,由田榮引發。齊國緊鄰西楚,影響到燕、趙各國,不平定齊國的叛亂,黃河以北地區的政治秩序無法安定。盡管項羽並不相信劉邦的旦旦誓言,張良轉來的兩封信件,還是促使他下定決心,首先剿滅田榮,然後再來對付劉邦。於是,項羽繼續統領楚軍主力留在齊國境內作戰,對於攻占了關中的劉邦,他暫時采取守勢,分別在黃河南北兩岸布下兩道防線,預防劉邦軍可能的東進。在黃河北岸,命令領有河東地區的魏王魏豹加強防務,構築起第一道防線,命令領有河內地區的殷王司馬卬,整軍備戰,構築起第二道防線。在黃河南岸,命令領有三川郡的河南王申陽,密切監視關中的劉邦,隨時警惕劉邦軍出函谷關的企圖,構築起第一道防線。同時,他又做出一項重要決定,恢復韓國,分封鄭昌為韓王,都陽翟(現河南禹縣)領潁川郡,在申陽的身後,構築起防備劉邦東進的第二道防線[2]。

項羽分封天下時,將舊韓國分割為韓和河南兩國。韓王韓成的國號不變,仍然以舊都陽翟為首都,領有潁川郡。封趙國將領申陽為河南王,以洛陽(今河南洛陽東)為首都,領有三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