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明出子午,暗度陳倉(第2/3頁)

2010年8月,我隨歷史再次前往關中考察,我先去鹹陽尋找始皇帝的宮城,又登長陵西望寶雞,東眺臨潼,遙想當年章邯在廢丘左右環顧的不安情景[30]。我渡渭河,穿越長安,由子午口入谷,沿廢棄之舊道蜿蜒深入,高山夾道,樹蔭蔽日,潺潺山澗流過,崎嶇土路蔓延,斷垣殘壁光影間,盡是濃濃的歷史滄桑。回程在子午口流連長久,眼前腳下,八百裏秦川盡收眼底,與同行的陜西考古學者李舉剛攝影談笑,“假使我等如灌嬰領軍出此,三秦當是無險可守,關中豈能不恐慌震動……”此地此時,我對明出子午的韓信戰略深信不疑。

考察歸來,讀周宏偉先生的鴻篇大論《漢初武都大地震與漢水上遊的水系變遷》,快哉樂哉!感銘之下,我對韓信“從故道還”反攻關中的戰略和路線,竟然獲得了貫通古今的理解。

韓信統領漢軍反攻關中,在公元前186年的武都大地震之前,那時候,漢水不但是連通隴西和鄂西的暢通水道,漢水上遊地區,舟楫便利。船運由漢中出發,逆水西行可以一直抵達隴西,由天池大澤北上,可以沿故道靠近陳倉。如此交通條件下,韓信暗出陳倉的戰略,在糧草和兵員的輸送上當不會有重大的障礙。如此交通條件下,韓信大軍出陳倉以前,必定首先沿西漢水攻擊雍軍控制的下辨和西縣,其軍事意圖,一方面是作佯攻隴西的聲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封鎖漢水航道,防止隴西的雍軍順流而下,在漢軍大出陳倉後襲擊漢中,從背後攻擊劉邦軍。

有人說,《老子》是兵書。老子說,上善若水。水無常形,因地而變,幾近於道,最受哲人推崇。韓信生於水鄉淮陰,一生用兵,最善於依托水勢。在韓信的軍事生涯中,佯攻隴西,明出子午,暗度陳倉,是他所指揮的第一場大仗,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由漢中反攻關中的成功戰例。事後想來,種種策劃計量之外,暢通的古漢水水系的利用,不可不謂是天助。二百年後,諸葛亮五次出漢中北伐,無一不以失敗告終,種種不利之外,古漢水水系的交通斷絕,豈非也是天不助我,命哉命哉![31]

————————————————————

[6] 關於韓信的生年,史書沒有記載。張大可、徐日輝著《張良蕭何韓信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結合史事和民間傳說推斷韓信生年為公元前228年,今從之。韓信生平,參見本書附錄《韓信年表》。

[7] 有關戰國遊俠的詳細敘述,請參見拙著《秦崩》第一章之七“戰國時代的遊俠風尚”。

[8] 在戰國時代的遊俠世界中,劉邦是活躍於鄉裏的鄉俠。關於鄉俠劉邦的詳細,參見拙著《秦崩》第一章之十“劉邦的追星歷程”。

[9] 王孫的本義,就是王的子孫。秦漢之際,也用來尊稱亡國後的貴族後裔。《史記索隱》引劉德之言注釋漂母稱呼韓信為公子說:“秦末多失國,言王孫、公子,尊之也。”解釋非常貼切。

[10] 《蘇軾文集》第一冊第三卷,中華書局,1996年。

[11] 蒲將軍,疑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棘蒲侯柴武,他因巨鹿之戰與英布一同先渡黃河攻占秦軍糧草轉運要地棘蒲有功,後被封為棘蒲侯,史稱蒲將軍。

[12] 淮安考察,我與愛媛大學藤田勝久同行,得到淮陰師範學院張強先生的關照幫助,得以順利完成,在此表示感謝。

[13] 淮陰城故址和甘羅城,皆為秦漢古城遺址,可能是淮陰縣治所在。韓城遺址,據傳為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所築之城,也為漢代遺址。枚乘為西漢著名文人,淮陰人。枚乘故裏碑為唐代物,僅存碑身,1958年碼頭渡口出土,現立有紀念碑。

[14] 韓信故裏、胯下橋、韓侯釣台、漂母祠、韓母墓、漂母墓等,皆為明清以來的遺址,幾經毀佚重建。

[15] 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劉邦軍接受秦國的投降後,酈商領兵平定漢中和巴蜀地區。

[16] 關於劉邦集團的人事構成、地域構成以及諸侯子的詳情,參見拙著《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第一章“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形成”、第五章“劉邦集團之地域構成”,三聯書店,2000年。

[17] 陳顯遠《蕭何追韓信處考》,收於氏著《漢中史跡雜考》,漢中市文化文物局編,1998年。

[18] 從漢中到楚國,還有一條道路,就是走漢水水路,當時應該是一條主要的交通通道,詳細請參見本章第九節“漢中的地形交通”。不過,正因為漢水水路是當時東去楚國的主要交通通道,在將士大逃亡的時候,也應當是漢王國政府防範最嚴的。從截賢嶺地名和唐代碑刻來看,南江方向應當比較合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