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3/6頁)

南宋另選了一個叫胡昉的小吏去金營探討議和條款,這會讓事情有所轉圜。畢竟只是個小吏,哪怕出錯也不傷國體。

卻不料這回可真是傷了國體啦!金軍特別幹脆,就是之前開出的四個條款,一條都不能更改,如果不答應,金軍會馬上渡過淮河,進抵長江。

為了證明強硬,金人把胡昉給扣押了。

這般強硬,讓趙昚剛剛熄滅的怒火再次升騰,欺人太甚!不過是進攻受挫,金人便這般猖狂,真是悔不該錯失完顏亮大敗時的良機溜走。那時進攻,何來今日的窘困?

天子一怒,風雲變色。趙昚詔告天下,立即重新啟動戰爭機器,與金國再見輸贏。他命令途中的張浚加快速度,馬上趕到臨安來,他以右相、樞密使身份相待,決心再次北伐。

主戰派喜出望外,求和派傻了。他們以及金國都沒有料到趙昚的反應會這麽激烈,其實在談判中做個姿態,表現強硬之類都是常見手段,沒必要馬上見血你死我活啊!

湯思退組織人手全力向趙昚進諫,請千萬不要沖動,要和平、要穩定、要發展……

趙昚的回答是,他已經答應了張浚的提議,將立即啟程去建康,親臨長江前線鼓舞士氣。與金一戰,在所難免。

湯思退苦悶,這是頭犟驢嘛。看來勸是沒用,得找根鞭子。他使出了之前百試百靈的那個辦法,要趙昚向太上皇報告一下再作決定。

這是必殺技,趙昚必將妥協。

不料這一次趙昚勃然大怒,以前所未有的嚴厲語氣斥責之:“金人如此無禮,卿尚欲議和。今日敵勢已非秦檜專權時可比,而你等卻日夕言和,真比秦檜都不如!”

湯思退大驚,再一次沒料到趙昚的反應會如此激烈。他馬上低頭認罪,從心靈深處挖掘自己的卑劣意識,做出了深刻的檢討。總之,他面對趙昚這個曾經的乖兒子,表現得非常乖孫子。

可是轉身出宮之後,他的臉色立即變得陰沉。“毛嫩的瓜娃子,這是你逼我出狠招!”

一輩子以陰人搞事為工作特長的政治高官湯思退迅速抓住了趙昚的軟肋,那就是張浚。無可否認,張浚真的成了一面旗幟。

在他的感召下,主戰派才能抱成團,趙昚才有北伐的底氣。那很好,除掉他。

此後的一段時間裏,求和派來了個造謠大動員,輪番上陣,各種各樣的捏造鋪天蓋地地把趙昚給埋了。這些職業政客一會兒說江淮前線守備混亂,兵民不分,將帥無能;一會兒說海、泗等州孤懸在外,無法防守,代價過於高昂;一會兒舉出無數例子證明張浚專橫跋扈、目空一切、眼高手低……更用超長篇幅介紹金軍如何強大、無可抵禦。

趙昚剛剛激奮的心漸漸從高高的雲層上降落下來,返回到符離大敗之後的純軍事對比上。他知道張浚自從符離戰敗後一直沒有放松戰備,現在已經召募了山東、淮北流民,精選一萬二千人,充實建康、鎮江等要塞;召集淮南、江西等地強壯兵力萬余人駐守泗州;兩淮關鍵地點都築城、設寨,嚴加守備,又大造戰船,加強水軍。

近七十高齡的張浚日夜操勞不息,可以說殫精竭慮了。

可事實是無情的。以上這些都是臨時抱佛腳的應急手段,哪一樣都不是正規軍隊的規模,真要是頂用的話,國家軍事建制就都可以作廢了。

恰在此時,金國方面松口了,那邊放回來胡昉,帶來了金國皇帝完顏雍的口信,說和談可以繼續,條件可以商量。

兩相疊加,趙昚頓時輕松,不用硬撐著冒險啦!這樣好,這樣好。他派出使者確認消息,對外宣布不再親征建康,下令江淮前線的部隊陸續撤退歸營。這一系列的動作做下來,金國那邊知道了和談重來,張浚知道了北伐無望。

精疲力竭加上天性高傲,讓張浚選擇了再一次辭職。而趙昚同意了,並派錢端禮、王之望分任淮東、淮西宣諭使,去前線接管軍事。

錢端禮、王之望,這是兩個多麽好的名字。單從字面上看,禮儀人望正是中華儒家推崇的精義所在,而他們本人也是當時的高官,在儒林裏也享有盛名。

下面看一下他們的作為。

這兩個求和派幹將快馬加鞭趕向前線,效率超過以往的所有文官。到任之後先是遣散了所有召募來的義勇“效用”軍士,禁止前線接納收留北方的叛臣,把張浚拼手抵腳修築起來的各種防守設施全部拆毀,下令各地不許再建,解散萬弩營,停造戰船,削減水師,縮小騎兵規模。

如果有愛國主戰的將領拒不執行,那真是正中他們下懷,“抗命不遵,貽害國家”這八個字足以讓這些將軍撤職查辦,甚至逮捕入獄。

就連名重一時的虞允文也不能幸免。虞允文這時駐守唐、鄧兩州,命令傳來,令他立即棄守,回臨安述職。虞允文大怒,拒不執行,結果被撤職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