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4/6頁)

這是剛剛才挽救國家將覆大難的英雄,居然被這樣對待!

這些事可以說是錢端禮、王之望幹的,可趙昚一定知道,他默許了這些事的發生,並且推波助瀾。他命令撤銷江淮一線的守備,退出海、泗兩州,任命湯思退為江淮東西路、建康、鎮江府、江陰軍及江、池等州各路軍馬都督。

長江中下遊的軍事大權完全掌握在湯思退之手。奈何這人一點軍事都不懂,也不怕,派老牌保皇求和派幹將楊存中為副都督。

如此這般,南宋一方盡一切努力促成議和,金國方面也十分重視。史料證明,這一切的變化都是金國處心積慮搞出來的。完顏雍就是要以戰迫和,他的金國比之前輩差太多了,根本就沒有南侵的可能,他所有的願望就是盡力壓制南宋。

必須要讓南宋主動示弱,從此服軟。這是很高明的策略,越是虛弱越不能示弱。就像當年三國蜀漢最弱,可絕不能坐待魏國來攻,一定要主動出擊,才能保持安穩。

完顏雍的算盤打得叮當響,他還有眾多的後續手段來確保計劃成功。卻沒料到根本用不上,因為錢端禮、王之望給他送了份大禮。

湯思退暗中下令,為了確保議和必成,現在要做的是與女真人聯手壓迫趙昚,要趙昚不得不和,不想和也得和!

具體做法是派人去聯絡金兵,要金人迅速南下,只要敢於進攻,那麽必將勢如破竹。接受過各種各樣漢奸幫助的女真人第一時間信了。他們立即起兵渡過淮河,所到之處一馬平川,根本沒有堡壘路障,那些全都拆了;也沒有軍隊阻攔,能打仗敢作戰的都被關進監獄了。

金軍前鋒迅速抵近長江北岸。

什麽叫通敵賣國?什麽叫大逆不道、喪心病狂?

這就是求和派的真面目。當年紹興議和時,秦檜敢讓人冒充百官上朝請求趙構議和,這時湯思退更上一層樓,直接和敵國聯手來暗算自己的皇帝。

消息傳來,趙昚大悔大怒,他想起了張浚關於金人議和的總結:“金強則來,弱則止,不在和與不和。”一語中的,那根本就不是個講信義的國家,完顏亮毀約南侵就是證明。他怎麽會一時昏頭聽信了湯思退等人的花言巧語呢?

面對進攻,趙昚發誓:“朕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哪怕亡國滅種,都別想威脅我服從金國。他下令各路軍馬立即開赴前線,使者所帶的禮物金帛全部賞給士卒。

可是命令發出去,前線根本不執行。

都能通敵出賣你了,還會聽命令毀了之前的安排嗎?這是多腦殘的奢望啊!有證據表明,這一時刻趙昚並不清楚真正叛變他的人是誰,甚至不知道前方已經裏通外和出賣了他,他只是強烈地、劇烈地反抗著,要不惜一切代價反擊。

反擊需要人才。他火速召回了前首相陳康伯,又召回了救火隊長虞允文,任命這位奇跡先生為副相兼同知樞密院使。要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組織兵力上前線,而他自己也將禦駕親征到江邊。

唯獨沒提張浚。

因為張浚已經死了。

嚴格地說,張浚在符離戰敗之後,完全是憑著一口帶有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同時也包含著深深的愛國之心的氣息挺著,才勉強支撐著操勞做事。

他不僅要與金國爭,更要與後方的求和派戰,這已經讓他心力交瘁了。當聽到趙昚決定與金議和,並破壞他在前線的所有舉措後,他連最後一點生存的念頭都沒有了。

他的死是悲涼壯烈的。

他在去職臨行前表示,哪怕再受迫害,也絕不會隨波逐流坐視奸臣當道。他說:“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吾荷兩朝厚恩,久屍重任,今雖去國,猶日望上心感悟,苟有所見,安忍弗言。上如欲復用浚,浚當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為辭。”

可見其壯心不已。

可惜走到半路時就體衰無藥,耗盡了生機。彌留之際,他寫了最後一封信給趙昚,然後向次子—未來的理學大家張栻說:“吾嘗相國,不能恢復中原,雪祖宗之恥,即死,不當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這是他對自己的評價。

可見人之將死,其心自平。張浚,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張浚的一生汙點多於亮點,他以一介儒生在亂世中迅速上位,最初的幾步實在是讓人厭惡鄙薄到了極點。李綱抗金,力保開封城不倒,他彈劾李綱;韓世忠威勇無敵,是當時宋軍的軍魂旗幟,他彈劾韓世忠。而他自己,則在抗金之初毫無作為,開封城死難無數、節烈無數,不知這人藏在了哪裏,才留下了一條命。

之後苗、劉嘩變,張浚得以一步登天。僅僅以所謂的救駕之功,就得到了整個西南西北的軍政大權。之後就是富平大敗,毀了西軍百年的威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