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第2/4頁)

這是天賦。

嶽飛飛揚決勇,翺翔天下,為天子奪天下之忠臣。而趙構遠不是秦皇漢武一樣的皇帝,他時刻都牢牢地抓著鐵算盤,計算他個人的安危富貴。

嶽飛再向前就會失去控制,很可能會變成南北朝時南朝的開國皇帝劉裕!這種可能性不管有沒有,有多大,只要存在,就必須扼殺!

於是嶽飛在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十八日一天內連續接到了十二道金字牌班師令,嚴令他不許辯解、不許耽擱,立即撤軍。

嶽飛茫然、錯愕、灰心、沮喪。憋了好久好久,當他終於能說出話來時,吐露的心聲卻是下面這一句:

“臣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非臣不稱職,權臣秦檜實誤陛下也!”

直到這時,嶽飛仍然認為他的陛下是好人、正人,是一位中興之主,只是由於受了秦檜的蒙蔽蠱惑,才變得倒行逆施、反常錯亂。

千般不情萬般不願,也要遵守皇命。嶽飛在第二天班師,起兵時,附近州縣的百姓都趕了來,攔住了他的馬頭,問為什麽要走。

嶽飛來時,他們戴香盆、運糧草傾力支持,嶽飛突然要撤走,金人回來會反攻倒算的!百姓何辜,不忘故國卻被國所累。

嶽飛愧悔難當,無奈中只能取出聖旨,說:“吾不得擅留。”身為軍人,他實在沒法拒絕軍令。但是此情此景,又怎能置之不理?嶽飛下令多留五天,由他親自斷後,想跟著宋軍走的百姓一起南遷。如此這般,嶽飛的軍隊終於還是南撤了。

嶽飛撤走之後,中路的劉锜、最東端的韓世忠跟著撤軍,轟轟烈烈的紹興十年北伐就此突然結束了。它的尾聲耐人尋味,金軍一方,注意金兀術的命令,他命令孔彥舟,也就是那位抓住洞庭湖義軍首領鐘相的遊寇大佬,領軍重占開封。

為何是重占呢?難道金軍已經從開封城逃跑了嗎?的確,金兀術已逃離了開封。這可不是漢人史書的記載,是《金史》卷七十七《完顏宗弼傳》裏的記錄。

千載一時,只須前進而已!

居然就這樣錯過了。更讓人氣得吐血的是這個時候居然有一支部隊逆方向沖到了前線,這是誰呢?非常耀眼,是宋軍裏最核心、最忠心、最讓人放心的禁軍—楊沂中的部隊。他們來幹什麽?嶽飛都撤退了,他們離開趙構遠涉大江,為的是什麽?

聯想之前,答案呼之欲出,這不是來幫嶽飛的,這是來監視、掣肘、制衡嶽飛的!為了讓嶽飛撤軍,趙構用了多少心思,耍了多少手段啊!從張、王撤退,逼嶽飛成孤軍,到十二道金牌赤裸裸的命令,這樣還不夠,竟然派軍隊準備火線內訌!

可惜的是楊沂中的運氣太差,被卷土重來的金軍伏擊,跟後方失去了聯系,把趙構差點嚇暈過去。這是趙九弟手裏的唯一一支親兵,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有閃失的啊!

好在楊沂中還是逃回去了。

逃不走的是河南大地上的義軍、州城。嶽飛撤走後,金軍迅速反攻,北伐中所得到的一切都輸了回去。義軍被鎮壓,城池被復奪,百姓被殘殺。這些消息傳來,嶽飛義憤填膺,他仰天大叫:“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他可以委屈,但百姓不能危亡;他可以失意,可江山國土不能淪喪!此時,嶽飛終於憤怒,終於失控,他心裏郁積了太多的東西,必須要說些什麽!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一曲《滿江紅》,到尾聲時嶽飛還是習慣性地希望著什麽,可他不會知道,在臨安城裏等待他的會是些什麽人、什麽事。

戰爭過後,所有參戰的高級將官都要回臨安述職。當嶽飛到達時,很多事都已經發生了,比如說張俊、王德升官發財得獎狀。

這是個很詭異的現象,更詭異的是發生的過程。

張、王兩人到臨安城之後,完全是一副鐵血軍神的做派,而宋廷給予的待遇也是歡迎英雄一級的。這讓整個臨安城官方民間都看不慣更受不了,於是發出了一片片噓聲。之後張、王兩人受了刺激,表現得更加離譜。

就像從戰場上置友軍於不顧逃跑的是別人一樣,這兩人主動向皇帝請功邀賞。

還有比這更無恥的嗎?全城官民憤怒了,有官員以正式公文的方式彈劾他們,可幾天之後事情出了結果,這兩人兩袖金風、胸配紅花,得意揚揚地去西湖劃船玩去了。

太荒誕了,這個世界還有公理道義嗎?嶽飛抵達臨安之後,聽到和看到這些,就此明白了官方對這次北伐的定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