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踏破賀蘭山缺(第2/10頁)

這次的鞭療沒能像從前那樣讓韓常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他憤怒了。憑什麽啊?就算真是一條狗,也有抓不著兔子的時候,它已經盡力了好吧!有種你過去試試啊,為什麽每次都是別人不對?據說韓常從這時起心裏就開始向往宋朝,並且有了些許舉動。

可這時他必須緊跟著四殿下前進。金兀術從開封城出發,恨不得第一時間殺到潁昌去,為了速度,他只帶了六千精騎,像旋風一樣刮了過去。他是這樣快,以至於沒有覺察到宋軍從潁昌出發到達鄭州,快要摸到他的老巢了。

這時駐守潁昌城的是嶽家軍的踏白軍統制董先、遊奕軍統制姚政。這兩支軍隊在嶽飛所部十二軍中戰力偏低,遊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指武裝偵察,都不是主戰力量。這時也只是讓他們來守城,保護張憲的側後。可就是這樣兩支軍隊,得知金軍臨境之後,做出的反應竟然是出城迎戰。

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閏六月二十五日,潁昌城北七裏店,嶽家軍的偵察巡邏兵對陣女真戰神完顏宗弼、萬人敵韓常、邪也孛堇所率領的六千精騎。“女真兵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如此威名,這樣的陣容,激戰一個時辰之後,落荒而逃的居然是金國的四太子殿下。

不知道他的鞭子哪兒去了,會不會狠狠地抽自己一頓?

二十九日深夜,金軍在鄭州的守軍全軍覆滅,王貴部沒有停留,連夜向洛陽進發。七月初一,在距洛陽六十裏處紮寨休整。

再強也是人,不可能無視疲勞。可洛陽的金軍非常狡猾,沒給嶽家軍休息的機會,幾乎在同一時間殺了過來。領軍的人是嶽飛的老對手李成。這位漢奸哥歷經劉豫、金國的連續奴役,早就死心塌地為異族人賣命了,這時決心露一手,讓新主子知道當年最強遊寇的風采實力。

李成趁王貴百裏奔襲強弩之末時挑戰,迎來的是他軍事生涯裏最醜陋的失敗。王貴部放棄了休整,沖出營寨與他野戰,李成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會敗得一塌糊塗,僅能勉強逃回洛陽城裏。隨即緊閉城門,把所有的希望都交給了城墻,說什麽都不出戰了。

縱觀以上戰事,可以很輕易地看到一個現象。嶽飛第四次北伐時,戰鬥力遠遠高於金軍,以往金兀術、李成都能與嶽飛臨陣對決,哪怕失敗,嶽飛也要付出些代價。可這時嶽飛的部下們以摧枯拉朽式就足以解決他們。

明顯不在一個档次上了。

反觀其他戰區,比如陜西完顏撒離喝對陣胡世將,江淮區域內張俊、韓世忠出境作戰,戰績卻與從前沒什麽不同。

這說明了什麽?很明顯,撒離喝、韓世忠、張俊,甚至金兀術、李成、韓常的戰力並沒有下降,而是嶽飛一枝獨秀,在多年的征戰中不斷提高,他的軍隊已經舉世無敵,遠遠地甩開了當年與他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這些人。嶽飛,已經威懾天下。

回到戰場。洛陽被王貴部圍困,名城高墻名不虛傳,王貴全力以赴用了十一天才攻破了它。七月十二日,北宋西京光復了。

這個勝利意義非凡,拋開政治、心理等影響,單從軍事上看,也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是一次飛躍,宋軍沒有按部就班地從潁昌開始一步步地強攻過去,而是越過潁昌,一下子突入到金軍的腹地,從而內外同時打開金國大門。這時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嶽家軍對開封形成了三面包圍。

西南潁昌,南面陳州,西北方鄭州、洛陽都有守兵,唯獨正北面空虛,給金軍留下了後路。

如果金兀術也這樣看,那麽他就死定了。他不會想到嶽飛在戰場上有怎樣的魄力,鷹怎麽會像推土機那樣強攻硬打拼蠻力呢,嶽飛的觸角早就伸到了黃河北岸!

還是在七月初一那一天,剛剛說過,那是王貴部與李成野戰,圍攻洛陽的時候。就在同時,有一支嶽家軍扮成平民模樣,在當天晚上悄悄地潛伏在西京北路西北角的黃河南岸,於淩晨時分渡過黃河。

靖康之變北宋淪亡快十五年了,終於有漢人軍隊重新抵達黃河北岸。

這支軍隊由梁興、董榮率領,他們過河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這種準備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著手,名字叫“聯結河朔”。河朔是嶽飛的故鄉,也是金國在中原勢力的腹地,這裏民風強悍,崇尚武勇,如果能發動起來,讓金國內外受敵,對北伐的勝利會有決定性的意義。

七月初二,梁興等人與河朔義軍會合,他們先是掃清了黃河北岸的金國守軍,之後立即向第一個目標絳州的垣曲縣前進。

不要小看這個縣城,在這片區域裏,集結著至少一萬五千名金軍,首領的名字很經典,叫“高太尉”。

這不是玩笑,也不是疏忽。在當年的戰報裏,有很多高太尉、翟將軍之類的人名。這些人在戰爭中與嶽家軍對壘,或死或逃,沒法知道他們的確切姓名。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只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