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千夫所指復熙河(第5/5頁)

這也許才是我們讀史、研史的價值所在,不想這些,歷史就只是些陳年變質,或好玩或無聊的與己無關的故事而已。

回到原點,宋朝的大臣,具體到神宗年間文彥博這一批,對於皇帝發怒的反應是——沉默。俺有話,但不說,家裏只要不缺工資,不少補貼,才犯不著跟你惹氣。

看著很平和,很文雅,可是問題一點都沒解決。因為互相沒有交心啊,沒有吵鬧。自古以來男人都是種特殊的動物,心裏不爽,不是當場罵出來,就是事後使絆子,反正絕對忍不住。

除非您是聖人。

像文彥博這樣的,心術超深,不可測度。這是可貴的城府,可是在互相配合做事時,就是個操蛋品格。於是這就形成了宋朝官場的普遍風氣。

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辦起來你做我做各一套。反正宋朝大臣沒死罪,不合作不會殺頭的。在這種風氣裏,要做振興國家的大事,難度可想而知。

當初王安石所說的“易風俗,立法度”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拋開沉默了的文彥博,嗯,對不起,他只是暫時沉默。回到王安石的變法強國之夢上去,河湟之戰打得很好,可我們卻不能再把目光拋向西北。第一,王韶的戰鬥暫停了,他必須消化掉剛吞並,或者說是收復的土地;第二,宋朝在熙寧年間的戰爭並不止這一處。

甚至不是只兩處、只三處、只四處。神宗朝的氣向,就像時光倒流,回到了宋初時趙匡胤的時代,或者更前些,是後周柴榮的時期。爭戰不斷,恢復國土,為中華大國正名。

可在剛開始時,是非常艱難的,他們得替趙光義擦屁股。太多當年沒做成,一直是隱患的事,都在辦公桌上擺著。誰都知道,可誰也不做。

現在王安石終於把那份材料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