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千夫所指復熙河(第2/5頁)

天亮後,一切都解決了。他的口才,尤其是他的膽量讓吐蕃人折服,俞龍珂答應他舉族歸宋,從此做宋朝人的臣子。

縱觀這件事,有人或許會說沒什麽大不了的,以前就有宋朝人這樣做過——青澗城的種世衡。老種相公當年能讓青澗城變成西夏人的噩夢,就是迅速收服了附近的羌人,用的手法和王韶這次的很像。

可是那有區別,一來青澗城雖是初建,但終究在宋朝的西北邊疆附近,宋朝的勢力始終籠罩在那一片;第二,羌人不同於吐蕃和西夏,他們自從五胡亂中華之後,就再也沒有建立過自己的政權。他們是墻頭草,而青唐的俞龍珂是吐蕃人,他是河湟部吐蕃裏的貴族!

所以王韶這次的危險系數,在北宋史上獨一無二,一定要找到相比擬的史實,可能要追溯到西漢時漢人軍功最強盛時代的一次壯舉。

那由漢人史上最強的將軍霍去病做出。

當時漢武帝連年征戰,匈奴人再也沒有了所謂的驕傲和強悍,他們在兩次河西大敗之後,渾邪王和休屠王決定投降漢朝。

漢武帝不知真假,他派出了王牌將軍霍去病去受降。果然,在霍去病率兵到達黃河岸邊的時候,匈奴人發生了內亂,軍隊開始嘩變,渾邪、休屠兩王也舉棋不定。在這時,霍去病僅帶領了幾個親兵,就沖過了黃河,直抵匈奴人的王帳。

永遠無法想像,霍去病當年怎麽會有那樣大的勇氣,敢單身犯險,命令兩個匈奴王平息叛變。要知道他是匈奴人的死敵,殺了他或者扣留他,都是匈奴人做夢都想不到的勝利。

可他居然就鎮住了近五萬個匈奴人,帶著他們回到長安。那一年,霍去病年僅19歲。

遙想當年,西漢雄風、盛唐氣象早己經是過眼雲煙,但整體的萎靡,無法掩飾某個時段裏特殊人物的崛起,比如說這時的王韶。當年霍去病以全勝戰績成為匈奴人的克星,從心底裏就壓服著異族人,可王韶呢。北宋到了神宗時期,漢人的戰績在西北方面是個笑話,殺了他,對俞龍珂來說,簡直沒有任何後遺症。

甚至可以否認見過王韶這個人,宋朝有什麽辦法?誰讓你只帶幾個跟班的就跑來送死。

但是後面發生的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來王韶的本質。這個人根本就不做沒把握的事。俞龍珂去了開封城,面見宋神宗,在官職待遇都有了之後,提了一個額外的要求。

——聽說包中丞是朝廷的忠臣,請賜姓包氏。

包中丞,指的是包拯。這位在正史裏一般,野史裏神仙的人物,是俞龍珂的偶像。神宗答應了他,賜了一個名字,叫包順。

這是問題的關鍵,王韶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好,之所以敢去見俞龍珂,是看準了這個人有宋朝情結,可招降的可能性。

熙寧四年就這樣過去了,王韶在慢慢地消化著收編過來的異族人口。一年之後,他做出來的事跡,依稀仿佛讓人們看到千年以前霍去病的影子。

王韶的根據地遠在秦鳳路的通遠軍,由這裏起,他將孤軍殺入千裏茫茫異域,沒有友軍,更沒有援軍,每前進一步,都是吉兇莫測,無法反悔的。

他選的第一個敵人,非常講究,不是吐蕃人,而是羌人。這就顛覆了一個傳統概念。不是都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嗎?為什麽放著正牌的河湟部吐蕃人不打,卻去打跟班的羌人?

這就是王韶的特殊智慧。

請問,戰局初開,就先直奔要害,和吐蕃人你死我活,局勢會變成怎樣。那時吐蕃人會糾集起羌人,抱成一團來對抗宋軍。可要是先動羌人呢?

吐蕃人的心理會有微妙的變化,為了奴才,主子不會輕易拼命,甚至還會坐壁上觀,看一下敵人的真正實力。

戰局的發展完全印證了王韶的觀念。他揮兵直入,迅速侵入了位於秦州以北,洮水附近的抹邦山、竹牛嶺一帶,那裏有人數眾多的蒙角羅、抹耳、水巴等羌人。

到了地頭了,王韶和手下兵將的差別也顯了出來。宋朝的標準士兵們按習慣,就準在山角下的平原地帶列陣,等著山上邊的敵人沖下來。

列陣……等待……王韶覺得很頭暈,看來宋軍真的是被李元昊的部隊打出心理障礙了,無論什麽時候等的都是防守!

這時的局勢是宋軍主動進攻,來入侵了,尤其是要趁著吐蕃人不明虛實,不願、甚至是來不及出兵時,先把這裏的羌人打垮。這就必須得爭分奪秒。如果在山下邊列陣,不說到底能不能打敗羌人,對方只需要不下山,坐在山上看你擺陣玩,宋朝人都耗不起!

擺在宋軍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強攻上山。為此王韶下令——“兵置死地,敢言退者斬!”宋軍的攻勢開始了,翻開地理圖冊,我們很容易就會知道當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