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多面司馬光(第6/7頁)

平心而論,這樣的第三封信要王安石怎樣回復呢?是同樣復制粘貼一下第一封百十來字的短信,還是告訴阿光,工作永遠比休閑有意義,開封是我的第二故鄉,堅決不辭職?

無論哪一樣,都會引起新一輪的爭吵,和無窮無盡的書信往來。王安石選擇沉默,不再寫信,是不是一種很高的姿態,很和諧的願望呢?

但在司馬光的心裏,這就是王安石的誠意不夠了。作為他,己經仁至義盡,無論是私人方面還是官方角度,都對王安石完成了“教育”,你王安石怎麽能不聽我的呢?!

古人雲,不管自己多麽偉大,不管罪犯多麽醜惡,不教育就砍人是不對的(不教而誅),現在司馬光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努力,王安石不聽,那麽他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心理安得地為正義而奮鬥了!

只是現實是無情的,一來王安石的職位比他高;二來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站在一起。司馬光站在朝廷上正義凜然,卻沒抓沒撓,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不過只要留心,機會總是有的。司馬光身為歷史大宗師,當時的學院派領袖,得到了一個差使,主持最近一期的館閣人員考試。

這是全國各地所有才子,考中了進士,得到地方性官職,幹過一年之後的法定權力。他們可以進京來再次考試,向兩制、兩府等頂級高官邁進的途徑。這次司馬光給出的考題是——論“三不足”的對錯。

所謂“三不足”,就是史書裏總會提到了王安石先生最彪悍最好玩的三個不,即“天變不足畏,神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老實說,這三句話放在古代儒家學說統治全國的年代裏,是百分之百大逆不道,泯滅人倫,反人類反社會的重罪。一般來說,只要說出口了,這個人就是從根子上壞透了,沒救了。

天變,這是上天神靈的最高指示,幹旱幾個月,或者雨下多了,天上閃個流星,皇帝都要深刻反省是不是最近人品有問題,在王安石這兒居然可以忽視,不理會,不懼怕;

祖宗,這在現代社會裏都是中國人不可觸犯的敏感神經,何況在中國古代家庭裏一切財政、婚姻、喪葬等都由父母作主的時代裏。祖宗是什麽,祖宗就是神!

不敬祖宗是什麽?豬、狗、不、如……

人言,這是王安石最讓反對派痛恨的地方。縱觀宋朝社會,不管是哪個時代,就算趙匡胤時期,太祖陛下隨時手提一只大斧,動不動就敲斷某人的大門牙,也沒讓士大夫們閉嘴。“言論自由、言者無罪”是宋朝最讓人向往的地方!

王安石居然……嗯,對不起,王安石也沒說不讓你們說,只是不聽罷了,可這就是罪無可赦的死罪!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來分析,因為我們比王安石比司馬光都有智慧,現代的教育讓我們明白天旱的原因是什麽,雨下多了怎麽辦,還有,天上閃流星我們都興致勃勃地圍觀,甚至許願。所以我們要返回到宋朝的時代去理解這件事。

王安石真的說出這三個不,那麽他真是個噸位非常大的傻瓜。簡直是沒事找事,身在火坑裏還給自己買汽油。但是,要說明的是,王安石本人沒在任何場合跟任何人說過這三個不。

從來沒有,最多只是含糊其辭地表達了些許的類似意見。但就被正氣凜然決不說慌千古第一完人司馬光給總結成了這三句經典無比的語錄。

然後還廣而告之,選成了國家高級公務員考試的題目。請問這是什麽精神?是不是無中生有,捏造證據,往人頭頂上扣屎盆子的精神呢?

面對這樣的事,請問你是王安石能怎麽辦呢,去否認?去找證人,說自己從來沒說過這樣的話?那就死定了,有些事越描越黑,越否認越被人相信是真的。王安石頂著雷走到了皇帝面前,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陛下日理萬機,不留連聲色,不貪圖享樂,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百姓的安危,這不是害怕天變嗎?陛下能廣泛聽取臣子意見,不管大小,只要有理,就不會拒之門外(這是真的,壞事就壞在這一點上),怎麽能說不恤人言?至於祖宗之法不足守,陛下自己想,仁宗在位四十余年,多次修訂法律,怎能說祖宗之法代代相傳,一成不變?

面對上面的記錄,不管這種解釋是不是最佳答辯,都映射出了王安石為人的本色。有事他不怕,絕不回避,正面交鋒,不管他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還是上陣交鋒的戰士,他都是個充滿陽剛之力的男人!

王安石答辯之後,司馬光沉默了,他己經找不到新的發力點,仔細地找啊,王安石身上還有什麽能放大的東西呢?

默默地搜尋,這注定了是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王安石不管政績怎樣,人緣如何,他身上的汙點幾乎可以歸零。這足以讓司馬光找白了頭也一事無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司馬光沉默艱辛地努力中,從遠方傳來了一個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