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眾裏尋他千百度(第3/3頁)

他接見富弼。

富弼老了,白發蕭然,身軀羸弱,腿腳還有病,行走坐臥都要人扶持。可他的精神信念卻和從前一樣,沒有半點的改變。他凝視著年青的皇帝,說了這樣一番話。

陛下,人主之好惡,喜歡什麽,討厭什麽,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知道了,就會有人來迎合,在政治上會投機取巧,在物資上會搜刮百姓,國家就會動亂;您所要做的,要像上天對萬物生靈一樣,讓百官由本性做事,誰善誰惡就都會顯露出來。那時,賞罰分明,國家自然平和安定。

大家認為這番話怎樣?要說明的是,它在宋史中沒有多大的分量,它被忽視了。歷史證明,宋朝就亡國於此。宋徵宗趙佶喜好花鳥魚蟲,只這些零碎的“小東西”,就把中國的經濟、民生徹底搞垮!花石綱、艮嶽、九鼎等等等等,都是蔡京等六賊迎合趙佶的產物。

在公元1068年時,神宗領悟出了這番話的真實質量,他被眼前的這位慶歷名臣所震撼,這不止是對方指出了皇帝心術的根本要點,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富弼為什麽會特意進宮,對他講這番話。

趙頊的這次求言是為了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作準備,富弼站在官場的邊緣,冷眼旁觀就洞查了真相,這是怎樣的智慧與經驗。為了這一點,他才問出了下面的一句話。

這句話裏凝聚了有宋以來100余年的滄桑與苦痛,但凡有點血性和自尊的宋朝人都日思夜想怎樣改變它。那就是軍事。宋朝自幽燕之役、雍熙北伐以來就一直沒能扭轉的屈辱外戰記錄。

趙頊是個有志氣的人,祖先的難堪就是他的恥辱,他公開承認趙光義是死於契丹人的箭傷,他不認可真、仁兩朝以金錢買和平的方式,他要奪回燕雲十六州,蕩平西夏吐蕃,讓宋朝恢復盛唐時的疆界領土,這是一個讓漢人熱血沸騰地追求了100余年,近來己經冷卻了的一個偉大夢想……這時突然在一個20歲的青年人身上蘇醒!

趙頊曾經身穿金甲戎裝去後宮見曹太後——奶奶,我這樣裝束可好?出身武將世家的曹太後驚喜交集,一時間心裏百味俱全,沒法說出話來。

這時他向富弼提問,以卿看來,邊事當如何處分?

剛剛說出那番至理明言的富弼緩緩地回答——陛下臨禦未久,當布德行惠,願20年口不言兵!

神宗一下子愣住了,這……這就是答案嗎?以富弼之忠良,絕不會口出宦言,可這竟然是終極答案?!他一下子沉默下去,在富弼離開後很久,腦子裏才形成了兩個問號。

一,為什麽大臣們知道了卻不做?

這是指司馬光,相信能看清國家問題的肯定不止這一個人,那麽為什麽就是都不出頭為國分憂?

二,布德行惠。這是指真、仁兩朝所一直奉行的內外政策。不管是對內部的士大夫階層,還是對外國的遼國西夏,都要既溫和又打賞,無止無休地當老好人。

這難道都不能改變嗎?

這些問題困擾著趙頊,說到底他是位皇帝,是個定大方針大方向的人,現在他指出了前進的方向——改革,改變現有的狀況。可是要怎麽改,卻需要個大掌櫃的。

那人必須得深刻理解現有狀態,對每一個問題都明查秋毫。這只是第一步,他更要把扭轉乾坤化為每一步實實在在的布置,讓每一個平凡的官員、百姓都能理解並實施。絕不能像20多年前的慶歷新政那樣,精確地點出問題,卻含糊了解決辦法,最後一無所成,唯一的亮點就在於快速收手,沒有後遺症。

這樣的人在哪兒呢,查遍開封帝都,百年所養的官員精英盡在於此了,一個個都讓人失望……這個人到底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