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漢皇朝的盛極而衰(第3/12頁)

霍光正準備去赴約呢,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燕倉向自己的上司楊敞(司馬遷之婿)打了小報告,楊敞就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燕王造反的計劃再一次失敗。昭帝、霍光這回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連同蓋長公主的情人丁外人等,全被處死。蓋長公主、燕王劉旦畏罪自殺。九歲的上官皇後因為年紀幼小,所以未被廢黜。

鹽鐵專營的制度化

自漢高祖以來,長期的戰爭對社會的生產力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經過幾十年的休生養息,到漢武帝時經濟得到了一定的復蘇,但是幾次出征匈奴幾乎掏空了國庫的一大半,因此皇帝不得已要向富商巨賈們借錢。當時漢朝的幾個大富翁大多都經營有鹽和鐵的業務,文景帝時期吳王劉濞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就是煮鹽。戰國以後鐵器成為農具的主流,具有廣大的市場,因此,鐵器的販賣也具有高額利潤。然而這些大富翁並沒有強烈的奉獻精神,既不肯為國家貢獻自己的財力,也不幫國家分憂解難。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政策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一些改變。在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物——桑弘羊。

桑弘羊,洛陽人,出身商人家庭,他的幼年是在春秋時期的政治中心洛陽度過,洛陽作為一個傳統的商業城市在當時已經有五萬多戶人居住,約三十萬人口。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桑弘羊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接觸到的是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對社會各個階層人的生活也比較了解。

桑弘羊是漢朝的經濟奇才,自十三歲入宮,到燕王之變被殺,共從政六十余年,其中五十多年都在武帝時期。可以說,桑弘羊的主要作為都與漢武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決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桑弘羊總管國家財政期間,為了徹底解決財政困難問題,桑弘羊制定或修訂、實施了諸如機構改革、鹽鐵官營等一系列新的財經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經濟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劉徹繼承帝位,不久便在茂陵為自己修建陵墓,並準備把各地的豪富遷到茂陵邑(今陜西興平東南)去,桑弘羊一家也在被遷之列。他隨駕離開洛陽,經長安前往茂陵,到長安時因精於心計被選入宮,成為武帝的侍中(親隨)。侍中是個小官,管理皇帝的日常生活事務,但由於可以經常陪在皇帝身邊辦事,很多豪門富室都羨慕這個官職,都想為自己的子弟謀得這一職位。

此時正是漢武帝出征匈奴時期,充足的戰爭經費是戰勝匈奴的一個重要保障。連年戰爭增加了財政支出,除了要準備充分的糧草、武器、戰馬供應外,還要對作戰勝利後的官兵進行賞賜,對歸降者進行生活安排。加上其他方面的巨額財政支出,武帝初年的財政蓄積消耗得很快。公元前129年,大農令(財政經濟大臣)鄭當時迫於財政壓力決定對商人的車船征稅。

公元前127年,建立朔方郡,參加築城的人有十幾萬,費用達數千億錢。除此之外,對打了勝仗的官兵賞賜的黃金總共二十余萬斤(黃金一斤值一萬錢)。這幾次折騰下來,鄭當時一看年度財務報告,頓時內心就有些崩潰,立馬向漢武帝報告:國庫的錢不夠用了。他建議采取用錢買官及贖罪的辦法增加財政收入。武帝同意了這個建議,於是各位大臣開了個會,設定了花錢買官的等級和錢數:“武功爵”十一級,最低一級值錢十七萬,其他各級依次提高,最高可以買到第八級,九級以上專用於獎勵軍功。

加征車船稅和設“武功爵”雖然改善了朝廷的財政狀況,但是“治標不治本”,根本問題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這時桑弘羊站出來,提出了打擊大富豪勢力的建議。

公元前119年,武帝立即任命桑弘羊擔任大農丞,“盡管天下鹽鐵酒糧之事”,實行壟斷經營鹽、鐵、酒買賣,國家經營公田。鹽、鐵、酒的經營權收歸國有後,財政收入增長很快,“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邊余谷諸物均榆帛五百萬匹。”雖然那會兒不考核地方官員的業績,但是從打仗不缺錢糧,騎兵不缺馬匹的情況來看,中央的財政收入還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這個建議有一個缺點,因為鹽和鐵自古以來都是生活必需品,這下一壟斷價格就猛漲,有的地方的人因為吃不起鹽,身上出現浮腫;同樣因為壟斷,鐵器的制造質量嚴重下降,農具不堪一用。還有更嚴重的問題,行業壟斷出現官商勾結,貪汙腐敗嚴重。

到武帝晚年,經過漢王朝的連年出擊,匈奴基本上被打老實了,很少侵犯邊疆。另外,由於長期壟斷鹽、鐵、酒的經營,導致農民意見很大,身體健康出現狀況就算了,連農具都出現問題,形成惡性循環。“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很多地方開始出現暴亂,人民群眾的不滿越來越嚴重。於是,政策又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