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帝國初建,呂後臨朝(第4/14頁)

劉邦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酂侯,食邑八千戶。聽到這個消息,這些功臣就炸開了鍋,心裏憤憤不平,私下裏議論不休。他們覺得自己身經百戰,而蕭何只不過坐在家裏動幾下嘴皮子而已,為什麽他的食邑反而是最多的?於是大家夥把曹參推出來:“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多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劉邦聽到這事之後,就打了個比方說:“你們大家都知道獵人是怎麽打獵的。獵狗的職責是追殺獵物,而指示行蹤、放狗追獵物的是人。如今諸位的功勞只能算是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作用。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其追逐目標,相當於獵人的功勞。況且你們只是一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帶兩三個家裏人,而蕭何卻是全族好幾十人跟隨我,這些功勞怎麽算呢?”眾人聽罷,都無言以答。關內侯鄂君站出來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只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萬世功勞,怎麽能把一時之功排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我認為,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鄂君的話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蕭何位居諸侯第一,並獲得“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待遇。就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接著,劉邦對張良和陳平進行分封。作為“三傑”之首的張良因為一直為劉邦運籌帷幄,從未到前線攻城略地,所以他並沒有斬殺敵人的軍功,不過,劉邦卻認為張良是個大功臣,分給他三萬戶,這是諸侯裏邊封戶數的極限了。但是張良的決定出人意料,他寧願選擇留(秦縣,進江蘇沛縣東南)作為自己的封地。他是這樣說的:我起兵後能在留遇到皇上,這是天意。皇上願意采納我的意見和建議,最後能夠獲得成功,這是我的運氣,我不敢受封三萬戶,能封得留侯就很滿足了。於是劉邦便封張良為留侯,食邑五千戶。後來,“留侯”便成為張良最常用的稱謂。

劉邦封陳平為戶牖侯。當聽到劉邦的分封時,陳平堅決推辭說:“臣並沒有什麽功勞,請陛下另封他人。”劉邦說:“多虧了先生的計謀我才能一步步取勝,這都是你的功勞啊。”陳平說:“這都要歸功於魏無知,如果當初不是他替我引薦,我哪能為陛下效力呢。”劉邦聽完大誇陳平不忘本,於是封陳平為戶牖侯的同時,也賞賜了魏無知。

劉邦分封完這些人之後,仍然還有很多人因為互相爭功,一直沒能吵出個結果,於是就這麽拖著。一天,劉邦站在復道上,看見將領們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說著什麽。他問張良:“他們是在說什麽?”張良回答說:“他們在討論造反的事。”劉邦問:“這才剛安定下來,造什麽反?”張良說:“皇上您當初與他們一塊兒打天下,而現在您已經貴為天子,分封的諸侯都是至交故友和平時親近喜歡之人,殺的都是跟您有仇怨的人。將領們擔心這天下的土地不夠分封,更怕自己有過失而被誅殺。”劉邦又問:“那怎麽辦呢?”張良不答反問:“陛下平生所怨恨而又被大家熟知的人都有誰?”劉邦說:“雍齒與我有舊怨,他多次背叛我,我早就想殺他。”張良獻計說:“那麽陛下不如對雍齒進行封賞,群臣見雍齒都受到封賞,便會相信自己肯定能受到封賞了。”

於是劉邦就照張良出的主意,設酒宴招待群臣,當著大家的面封雍齒為什邡侯,同時催促群臣禦史論功行賞。於是這些功臣們在宴會結束後都高興地說:“連陛下最恨的雍齒都受封為侯了,我們這些人就不必擔憂了。”

封賞功臣是劉邦當皇帝後最重要的一件大事,這件事處理不好,漢朝的政權就得不到鞏固。張良建議劉邦封雍齒為什邡侯,就是怕因此而引出動亂來。此後,其他功臣的論功行賞也逐一確定下來。

這些功臣雖然都封好了,但還有一件事一直是劉邦的心頭刺,就是那些異姓諸侯王們。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除了能夠做到知人善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聯合異姓諸侯王的勢力,不斷地壯大自己。在劉邦稱帝的時候,被劉邦所立的諸侯王以及歸附於劉邦的原諸侯王就已經有七人。這些諸侯王到底是誰呢?

楚王韓信。韓信在垓下會戰前夕已被劉邦正式立為齊王。公元前202十二月,項羽自刎而死;正月,韓信便被更立為楚王,稱王於淮北地區,都於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封地比在齊國的封地大大地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