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無為而治的文景盛世

迎文帝,開盛世

呂產、呂祿被幹掉後,為了斷絕後患,周勃開始大開殺戒。不論是朝堂要員,還是九品芝麻官;不論是年逾古稀的老者,還是黃口小兒。只要是呂家人,就一個字:殺。這都是跟呂後學的。呂後當初一個接一個地幹掉劉氏子孫的時候,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這也算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雖然審食其是呂黨眾人,但他畢竟是高祖時期的老臣,而且多次幫功臣們說過好話,於是他的左丞相職位得以恢復。呂產死後,濟川王劉太擔任梁王,隨即請求齊國撤兵。因為酈商之子酈寄在這個事件中功勞重大,於是準酈商繼續維持爵位,但是不久酈商就去世了,其子酈寄繼任為曲周侯。

可以說,功臣黨在陳平和周勃的領導下,已經控制了關中的情勢。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繼任者。

高祖劉邦的八個兒子中,活著的只有代王劉恒和淮南王劉長,只有這兩個人有資格成為候選人。劉恒為四子,劉長則為七子,這兩個人的差異畢竟明顯。代王劉恒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且為人寬厚;兩相比較,淮南王劉長則欠穩重,且為人甚為驕傲。倘若一定要從高祖遺子之中選擇皇帝,代王劉恒自然是第一人選。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先帝既歿,是否可以考慮高祖之孫為皇帝?”依此說法,齊王劉襄是高祖嫡系長孫,似乎可以作為皇帝候選者。何況這一次因不滿呂氏專橫,諸侯當中首先起義的便是齊王。他不僅是嫡系長孫,更有功績在身。於是,大家決定從代王和齊王這兩個人中做最後選擇。

陳平認為,要立高祖子嗣中最年長和賢能者為帝。隨即就有大臣提名齊王劉襄。就在這時,瑯邪王劉澤因為劉襄曾經欺騙了自己,就站出來反對,他還以齊王可能會重蹈呂氏的覆轍為由,堅決反對讓齊王繼位。這時有人提出了代王劉恒。

劉恒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是薄姬所生。薄姬原是吳國人,原先是吳國魏豹的老婆。後來魏豹戰敗,做了劉邦的俘虜,薄姬以戰利品的身份被劉邦納入後宮,由於後宮女人太多,劉邦並沒有在意薄姬。

一日,劉邦在宮中與她偶遇,便提拔她為“姬”,很快,薄姬就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劉恒。薄姬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見呂後狠辣,就主動提出遠離京城,去往封地。代地,包括現在的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屬寒冷地帶,是防禦匈奴進犯的要塞。其他皇子都嫌此地艱苦,不願意去。她又懇求呂後,讓她與劉恒一道去代地戍邊,呂後鬼使神差地居然答應了。

事實證明,由於遠離宮廷,劉恒母子沒有遭到呂後的打擊,在戚夫人和其子趙王如意被害時,劉恒在代地自由自在地成長著,成為一名性情寬厚、性格堅韌的英俊少年。最後,因為薄姬出身貧寒,且素來謙卑節儉,再加上劉恒是劉邦直系親屬中輩分最高、年紀最大且一向有寬厚之心,大家決定擁立代王劉恒。

劉恒接到擁立他為皇上的文書之後,立刻把群臣召集過來商議。朝堂上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漢室還沒有穩定,那些大臣不過是懼怕高皇帝和呂太後的威嚴,才準備立劉恒為帝,另一派則認為現在政權已經穩定,可以勝任皇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後,劉恒決定先讓舅舅薄昭到長安打聽下實際情況。在走到離長安城五十裏的時候,他再次派屬下進城打探。當看到大臣們都在城裏迎接,他才放心地入宮,這時是公元前179年。

劉恒入住未央宮,隨後封宋昌為宿衛將軍,讓他帶領南北禁衛軍團,與郎中令張武一起負責皇宮裏的行政工作。隨後舉行了朝儀,大赦天下。

劉恒是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中唯一以皇帝身份載入的人。劉恒登基為帝後,母親薄氏臥病三年,劉恒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藥,他總要親口嘗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作為皇帝,他只要一聲令下,不知有多少人願意前來伺候,但他卻選擇親自照顧,唯有如此,才顯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語說:“忠臣孝子人人敬,佞黨奸賊留罵名。”劉恒的做法得到了眾多臣子由衷的擁戴,也為他開創“文景之治”打開了局面。

輕徭役,薄刑罰

劉恒雖然是撿了個便宜,陰差陽錯地當上了皇帝,但他知道自己的皇位得來不易,所以即位後做了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決定。先是任命心腹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把推舉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也都一一予以封官、晉爵、賞賜;同時也恢復了曾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的稱號和封地;曾經跟隨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們也都分別得到了賞賜、分封。這些舉措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