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元璋:心理咨詢記錄(第3/8頁)

其實,按正常思維,以患者地位之尊,絕不會有官員在賀表中膽敢寓含諷刺,更何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前仆後繼地以生命作為代價諷刺他。這些事例典型地表現了患者的心態失衡,部分喪失了正常思維能力。在接二連三發生類似事件之後,禮部官員只好建議全國各地的賀表都用統一的格式,用固定的文字,患者也同意了這個建議,可見患者有時也知道是自己多疑。但問題是一旦遇到這種情況,他就無法控制自己,只有殺人才能放心。

類似的事例還有,著名詩人高啟作《題宮女圖》詩,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患者以為是在譏刺他,鑒於高啟名氣之大,當時沒有發作,但心不能平,幾年後終於借細故把高啟腰斬於市。

還有一次,患者微服私訪,在街道上聽到一老年婦女和人說話,提到他時,不稱“皇上”而稱“老頭兒”。患者認為這是不滿自己統治的表現,回宮後令五城兵馬司把老婦居住的街區都殺光了,並且說:“張士誠占據東南,當地人如今還叫他‘張王’,我做了皇帝,百姓居然叫我‘老頭兒’,真叫人活活氣煞。”這些事例反映出患者懷疑自己的統治能力,懷疑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其實,當時的百姓對他的統治還是滿意的,這些做法,完全是患者自己過於自卑所致,因為古往今來,只有他這個皇帝出身赤貧。雖然患者在詔書中經常提到自己是“起自布衣”,好像毫不忌諱,但這其實是患者內心的一大塊不能揭開的瘡疤,自己喊“起自布衣”可以,別人要是因此而稍有些不敬,則會遭到最強烈的報復。

以上這些事實,包括患者自述中對功臣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充分表明患者的極端自私、極度冷漠,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道德感。

2.無端懷疑別人在搞陰謀,要傷害自己,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患者此症狀表現得十分明顯。患者稱帝後,便時常懷疑別人要陷害自己,傾覆自己的帝位,因此經常無端猜疑。患者信奉曹操的哲學,即“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即位後,他熱衷於用特務手段來監視下屬,並且明目張膽,毫無顧忌。早在做農民軍領袖的時候,他派衛士何必到江西袁州偵察敵情,何必回來向他匯報後,他不相信,問:“汝到袁州有何為記?”何必答:“平章門有二石獅,吾斷其尾尖。”後來攻占袁州後,他還專門檢查此事,檢查屬實後才放心。他起用一些心腹,稱為“檢校”,專門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南京各部的小吏原來都戴漆巾,門口掛牌額,“檢校”發現禮部小吏有人白天睡覺,兵部門口不設巡警,就把睡覺者的頭巾和兵部門牌偷走,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因此規定,禮部小吏從此不許戴漆巾,兵部不許掛牌額,以為懲戒,從此成了明朝制度。

患者還特別喜歡偵察別人的私生活,怕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國初事跡》載,老儒錢宰嫌政務太煩,作詩說:“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特務偵知報告。第二天,患者在朝廷上召見錢宰,說:“昨日好詩,然何嘗嫌汝,何不用‘憂’字?”遂遣錢宰回籍,說:“朕今放汝去,好放心熟睡。”國子監祭酒宋訥有一天獨坐生氣,特務偷偷給他畫了一張像,第二天患者拿給宋訥看,詢問他為什麽生氣。“檢校”專門告人隱私,人人懼怕,患者卻十分欣賞,說:“有此數人,譬如惡犬,人則怕。”

雖然這樣監視,但是患者還是不能消除被害妄想,最終還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五年(1382年)、十八年(1385年)、二十六年(1393年),制造了所謂“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前後誅殺了十一二萬人,將他認為能威脅到自己皇位的開國將領、文武官員和地方大戶全部殺光。其中絕大部分經事後核實,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純屬誤殺。

3.過分自尊,不擇手段追求權力,有強烈的出人頭地願望。自我評價太高,認為自己一貫正確。事業上一般比較成功。

患者智商很高,反應敏捷,為人精明,思維周密,精力充沛。因從小經歷挫折較多,所以耐挫能力較常人強。患者有著強烈的出人頭地的願望,心理上有一種以事業成功來彌補卑賤出身並報復早年所受傷害的潛意識,故對事業異常投入、執著,對其他事物,如娛樂、友情、家庭生活均無強烈興趣,每天平均工作時間在十四個小時以上。他以鐵漢自詡,把自己的殘忍、無情當成超人的品質。為了事業,他多次背信棄義,比如殺害嶽父郭子興的兒子郭天爵,殺害自己的大批戰友,甚至殺害自己的結發妻子李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