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莫離獻策定滁州,馮道驅至壽春城(三)

兩百余裏關山,在西邊亦或說南邊的半段中,山勢最寬的地方遠超五十裏,以至於形成兩條平行山體,中間有峽谷。清流關扼守關山中點,距離滁州城不過二三十裏的距離。這回吳國出征楚地,早先是李從榮領兵援楚,而後李從璟出人意料揮師南下攻打壽春,雖然被高審思擋住了些時日,唐軍更是直到今日也沒能將壽春城打下來,但說到底,這個時間並不長,哪怕是到了今日,也沒有一個月的時間,李德誠與劉信各自領兵救援壽春,出發的就更早,雖然李從璟一直在說沒能迅速拿下壽春,是唐軍入淮第一戰就遭到了失利,但實際上這也是相對而言,金陵方面再如何行動迅速,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二十日的時間內,就擬定出兵策略而後調集兵馬還及時趕到了定遠與塗山,李德誠與劉信臨危受命,固然是因為他們本身資歷足夠,也是因為他們本就是駐紮在壽州附近的吳國大將。劉信原本坐鎮楚州,李德誠就在滁州當差,他們倆率領的軍隊是吳國江北藩鎮軍不假,卻也是吳國在江北僅有的機動兵主力,金陵想要支援李德誠與劉信,也不過在名義與後勤上,十多萬吳軍都在楚地,短時間內金陵哪裏還有兵馬可調?此時不僅滁州防備空虛,便是金陵,也沒有富余兵力。

但從另一方面說,雖然江北暫時沒有太多兵力,可若是戰事持久,唐軍數月半載沒有大的收獲,不去說江北十四州,東部的四六七個州要招募些勇士充實各地防禦,再拼揍些兵力運到前線加強力量,並不是甚麽難事,哪怕是金陵無兵可調,江北僅憑那張大網與自身力量,也能跟不到十萬的唐軍鬥上一鬥。

於此觀之,對唐軍而言,定遠縣的戰事必不能繼續拖下去,李從珂與李德誠的平局,實際上就是大唐在江北的敗局,哪怕孟平最終帶領百戰軍奪下濠、楚二州,只要李德誠、高審思還在,李從璟就騰不出手來,若是徐知誥不著重加強江北防禦、進行反攻倒也罷了,李從璟還能在江北勉強維持一個與吳國的平手,一旦徐知誥那麽做,這趟出征江北的結局就不好說,更何況比之吳國的本土作戰,唐軍遠道而來,在後勤補給與地利人和上本就不占據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君子都三千騎南下,出擊清流關,是奇策也是必然。

不同於從定遠縣繞行關山的巨大周折,從壽春南下的君子都,直到關山西腳,走得也是類似直線,而後順著關山東上,繞行的路程並非不能接受,至於沿途州縣包括滁州的些許兵力,早年縱橫千百裏草原如若等閑事的君子都三千鐵甲,根本就不曾放在眼裏,大唐的水師的確不如吳國,但論及陸軍尤其是馬軍,李從璟半分都沒有要畏懼吳國的意思。

三千騎過了慎縣之後,基本就到了關山西腳,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沿山北上,再行百裏,就能到達清流關背後。君子都輕裝簡行,沒有攜帶輜重,將士幹糧都只夠幾日之用,速度奇快的同時,頗有些背水一戰的意味。但李從璟心裏清楚,這並不是背水一戰,只是一次戰術層面上的迂回奔襲,到了如今這個層面上,他也不會去玩背水一戰這種變數太大,過於依賴運氣的所謂壯烈之舉。當初淇門建軍的時候,為了樹立威信收買人心,他可以雪夜襲長和,回去的時候還親率精兵為繳獲的財貨斷後,那是形勢所迫,他要出人頭地在亂世上位,就必須敢打敢拼殺出一條血路,如今的秦王早已過了原始積累期,再這般親身犯險,他這位秦王就有些不拿自己當太子了。

在君子都沿關山東上的時候,有一隊百余人的青衣脫離大軍,直奔大江而去。

……

清流關。

壽春戰事緊急,李德誠攜兵北上,自然不會留有余地,因而無論是留守滁州還是把守清流關的吳軍,都不太多。這一日,清流關的守將依照往常模樣,在關隘巡視,只不過他面朝的不是南方而是北方,清流關是一座防禦北面的關隘,吳國大軍也在清流關之北的定遠縣作戰,清流關守將自然日夜向北方張望。時至今日,清流關已經戒嚴,無論是商賈還是百姓,皆不得從清流關踏過,逃難的百姓實在太多了些,保不齊就會有唐軍細作混入其中,清流關守將不敢大意。此處距離定遠縣百裏左右,因為關山阻隔的原因,無論定遠縣戰事如何激烈,這裏都不能聽聞得到,不過清流關與定遠縣之間每日裏都有斥候往來,清流關守將倒也不虞定遠縣戰況自己不能及時知曉。

“昨日一戰,大帥再度與唐賊戰平,照此下去,也不知戰事如何才能有所進展。”清流關上,守關副將滿面憂色,“唐賊戰力強橫,不容小覷,劉將軍已經敗北,若是大帥再不能建功,壽州形勢就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