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莫離獻策定滁州,馮道驅至壽春城(二)

軍爭氣為先,戰陣之爭說到底還是意氣之爭,到了近身搏殺之時,士卒用命將士敢戰才是根本,而這,也直接決定了戰事激烈甚至是慘烈程度。

士卒敢戰與否,取決於將領,將軍能否忘死,取決於主帥。

迫於軍令,李從珂知恥而後勇,心系大義,李德誠知其不可為而為,兩人都抱定了要在今日戰勝對方的打算,這就使得戰況分外慘烈。

定遠城外,十裏揚沙,步步啼血。

侍衛親軍雖然在軍備與訓練上比不上殿前軍,但也不乏敢拼敢殺之士,李德誠所部雖然主力仍是藩鎮軍,但也是淮南精銳部曲,兩者之間硬實力差不太多,算得上是旗鼓相當,故而一戰便是勢均力敵,久不能決出勝負。

而這時,早有一支精騎,自壽春面向東南疾馳,繞過定遠縣,直奔關山而去。

精騎從壽春出發的時間,與讓李從珂三日破敵的軍令,幾乎不分先後。

這支精騎人數不多,三千左右。但若是有淮南大將能知曉這支精騎行蹤,便會發現在這支精騎所到之處,方圓數十裏之內,沒有淮南一兵一卒,形成了一片恐怖的真空地帶。

三千騎如同卷出一道漩渦,在大海中快速奔移,但凡靠近這道漩渦的遊騎、斥候,無一例外被這道漩渦所吞噬。

精甲只三千,配合出動的軍情處與斥候,卻數量龐大。

四處逃避兵禍的百姓,見到這支精騎,如見神明。

……

廬州,慎縣。

位於淝水東南部的廬州與壽州毗鄰,壽春戰事已經持續多日,連帶著廬州境內也人心躁動,惶然者驚恐者憤怒者憂心者皆有之。起初,在李德誠、劉信出兵北上,意圖支援壽州時,兵少將寡的廬州不是沒有打算給予臂助,但隨後唐軍出兵盛唐縣的消息傳來,廬州將領才算安生了些,廬州刺史尋思著,與其分出本就不多的兵力去相助李德誠,不如守好廬州左翼,保境安民也是功勞,不一定非得派兵出征。而後李彥卿迅速攻克盛唐,這就徹底絕了廬州發兵的心思,早就聽聞李唐兵強馬壯,如今看來都不是虛言。只是到了這時,對於能否保全廬州全境,廬州刺史卻是沒了成算,他整天都在盤算著,那些在盛唐的唐軍,若是揮師東進,廬州是否有能力抵擋得住。於是乎,廬州刺史只能寄希望於出兵定遠縣的李德誠,希望他能快速進兵壽州,牽制亦或擊敗唐軍,這樣廬州才能沒有憂患。

廬州如此,其轄境內的州縣更不必說。慎縣作為廬州最東北的縣治,是個一馬平川的地方,雖然右邊就是關山西腳,但到底距離縣城選了些,不能用作依仗,而左手邊的廬州州治雖然離得也不遠,但想來唐軍若是從壽春南下、盛唐東進,廬州肯定被重點關照,也並不能給慎縣多少支援。就這樣,與定遠縣毗鄰的慎縣,終日人心惶惶,稍有點見識的人,都免不得擔心自身身家性命,倒是一些個出身低賤、家徒四壁的鄉間遊俠兒,這時候意氣風發,恨不得唐軍打到慎縣來才好,如此他們才有亂世建功、趁勢而起的機會。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都說富貴險中求,這些自恃有幾分勇武的遊俠兒們,成天盼著唐軍殺到慎縣來,好給他們創造一些類似奮起於兵荒馬亂之中、精忠報國揚名立萬的機會,最不濟,能有一些英雄救美的機會也是好的,至少也要叫那些平日裏有些錢財的大門大戶,見識到自身的勇武,日後見了自己都得叫一聲爺,別好像世間除了徐知誥就再無人才。

不到及冠之齡的何仲錫便是這樣一個遊俠兒,這些年仗著自身勇武之氣,在鄉間頗有威名,平日裏身旁總聚集著七八個同樣臭味相投的兒郎,整日所思整夜所想,便是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因了這樣的緣故,何仲錫沒少舞槍弄棒、拜師學藝,奈何家無余財,並沒有學到太多本事,窮文富武,沒有銅錢開道,哪有名師進門?饒是如此,何仲錫那顆熱血沸騰的心也不曾有過一天消停,仍舊每日演武不停,雖說這樣一來下田耕地的時間少了,顯得不務正業遊手好閑,但何仲錫不在乎左鄰右舍在背後嚼舌根,他心裏打定主意,總有一日,要叫你們都知道何某的厲害。

因聽聞定遠縣正在大戰的緣故,這一日,何仲錫會同七八個兒郎,也不知從哪裏弄來幾柄賣相慘淡的橫刀,掛在腰間,大模大樣沿著大道向北,尋思著摸去定遠縣看一看,說不定能見到吳軍統帥,讓他們從軍,有一個搏前程的機會。

“大郎,你說我等這樣兩手空空前去定遠,那大軍將軍統帥能見我等嗎?”剛走出縣城,一名高個子遊俠兒湊近何仲錫,“尋常時候登門拜訪,還講究一個名士引薦、財貨開道呢,我等可是既無信件,又無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