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2/2頁)

43 柯溫《太平起義:李秀成自述》,121頁、244頁注42。

44 《北華捷報》,1860年8月11日,也收錄於克拉克和格裏戈利《西方人關於太平天國的報道文選》,243頁,根據呤唎《太平》卷一,294頁的轉引,表明楊格非(Griffith John)贊同這一說法;瓦格納《天國觀念》,59—60頁。

45 1853年的廈門版本《天路歷程》,收藏在國會圖書館(華盛頓特區),而1855年的香港版本,收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卷集。簡寫本共13頁,1851年由繆爾黑(Muirhead)出版,這一說法乃根據韋烈亞力《回憶錄》,168頁。其他版本,見上書,175—176、282頁;關於柏恩斯翻譯之班揚(Bunyan)的續集,敘述了克裏斯蒂安(Christian)的妻子克裏斯蒂安娜(Christiana)的旅程,1866年於北京出版。

46 見班揚《天路歷程》的正文和插圖1、3、8,以及瓦格納《天國觀念》第59頁的詮釋。瓦格納認為,最早的影響來自米憐1861年的摘要;但在《北華捷報》(1860年8月11日)洪仁玕致艾約瑟(Joseph Edkins)的信中特別指出,洪秀全喜歡讀的是1853年首次出現之班揚著作的譯本,這封信亦收錄於克拉克和格裏戈利《西方人關於太平天國的報道文選》,243頁。

47 班揚《天路歷程》,9、21頁;見瓦格納《天國觀念》,59頁的評論;夏春濤《宗教》,151—152頁,亦討論了“窄門”以及它與《天路歷程》的關系。

48 《太平叛亂》,939頁。

49 約瑟《訪問南京記事》(Narrative),279頁。

50 由傳教士花蘭芷(J. L. Holmes)翻譯的詔書的其余大部分,過於斷章取義,以致無法反映詔書的實質內涵。《太平叛亂》,1126—1127頁重新翻譯,取自白倫《太平》,266—267頁。我則用“Young Monarch”代替“Junior Lord”。譯注:“啟示”似指洪秀全之子天貴誕生一事。

51 《太平叛亂》,939、941、943、945頁。

52 同上,944、945頁。

53 同上,945、946頁。

54 《北華捷報》,1861年3月2日,根據“一個本地基督徒”的觀察和報告,並且由金能亨(William G. E. Cunnyngham)翻譯,他當時正造訪南京。

55 同上,936頁。

56 同上,940頁,1861年4月4日的詔書。

57 同上,945—946頁。

58 同上,931頁。

59 同上,931頁。

60 同上,933頁,根據金毓黻《史料》,106頁,略作改動。

61 金毓黻《史料》,107頁;《太平叛亂》,9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