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 京(第3/8頁)

雅各寤曰:“耶和華固在此,而我未之知。”(《創世記》第28章第12—16節)

盡管《創世記》譯得不是那麽流暢完美——有時甚至還不夠清楚,太平天國的刻工還是受命把郭士立的二十八章譯文逐字抄錄,只去掉了夾在字裏行間的各節序碼。唯一例外的是,太平軍首領發現有些東西竟是不堪入目,這就是《創世記》第19章的最後八節,即羅得在所多瑪和娥摩拉被毀、妻子身亡之後,與兩個女兒逃到瑣耳城的山洞中隱居的一段。洪秀全從儒家經典還有他在紫荊山、官祿的體驗,很能理解延續香火所處的矛盾情境。但這個故事與傳統卻是格格不入的,一如羅得的大女兒對妹妹所言:

長女謂季女曰:“吾父已老,天下無人偶我,以循人道。莫若飲父以酒,後與同室。致由吾父,以存後裔。”是日,以酒飲之,長女與父同室,惟父不覺其寢與。次日,長女謂季女曰:“我昨宵與父同室,今父仍以酒飲之,爾入與同室,致由吾父以存後裔。”是夕亦以酒飲之,季女起而同室,父亦不覺其寢與。於是羅得之二女,由父而孕。(《創世記》第19章第31—38節)

太平天國的首領無法解釋這段文字所隱含的道德內涵——尤其是他們自己恪守《太平天條》第七戒條“不可奸淫”——於是就刪去了這段文字,直接從第19章跳到第20章。從技術角度來說,刪節非常容易。因為這段刺眼的文字剛巧是在第19章的末尾,而羅得逃至瑣耳到第20章亞伯拉罕和亞比米勒的故事之間並不會有遺漏之感。18

太平軍在南京起用了至少四百名工匠進行《聖經》的抄錄和刻版,印制工作進展得也非常快。到了1853年夏天,《創世記》後半部和《出埃及記》也告出版。到了這年冬天,參與出版印刷的人數增加到六百多人,他們又出版了郭士立譯本的《利末記》和《民數記》,一些聽起來非常古怪繞舌的名字都保留,一些飲食、祭獻方面的細節也照錄不誤,並未再做刪節,因為沒有什麽駭人聽聞之處。雖然《聖經》提到的軍隊比較老,婦女也不包括在內,但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細節當中,仍可找到一些重要佐證來支持太平天國招募組織信徒的規章:

耶和華於西乃野,在會幕諭摩西曰:“爾宜將以色列嗣之會眾,依其諸支,依其名數而計之,即其男子之諸丁。凡屬以色列嗣,自二十歲以上,能臨陣從戰者,爾與亞倫必按其軍旅而核之。偕爾者,必以每支派一人,各為其父家之長。”(《民數記》第1章第1—4節)

也是在這年冬天,太平天國出版了第一部福音書,即全本的《馬太福音》19

如今,南京已是天京。為了拱衛天京,太平軍一分為三:一路防衛城池;一路西征,沿長江西行,奪取那些在1853年春曾繞過或是占而又棄的城市,並以重兵駐守;第三路則出師北伐,直搗華北腹地,壓迫京畿20。1853年12月或1854年1月,南京當地的文人學士應太平軍首領之邀,就建都金陵、太平天國印書出版計劃、更換地名三項洪秀全所作的重大戰略決策發表意見。

文人異口同聲頌贊定都金陵(即南京)乃明智之舉,理由則各不相同:天父天兄的直接幹預和支持自然是建都金陵的重要因素。但不少人則強調世俗的考慮:南京城城堅墻厚,糧儲充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有“虎踞龍蟠”之稱——物產豐隆,人民淳樸,商業繁榮,田園豐美。其他人則盛贊南京河運便利,向有“樂園”之譽,“物財齊聚”,乃天下糧倉;南京街道寬闊,歷史悠久,繁榮昌盛;太平軍出紫荊山,經永安、武昌,止於南京,自應定都於此。

有個來自廣西桂平的文人更提出天王洪秀全統治權的問題,此舉可謂冒險而大膽,此人中過秀才,這是洪秀全未能得到的功名。他在文中寫到:天父上帝自造有天地以來,其間竊號流傳,未嘗不代有其人……弒奪頻仍,紛更不一,以至於今。但洪秀全不會讓舊事重演,他將以仁心將之結束,因為“天王親承帝命,永掌山河,金田起義,用肇方剛之旅;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準乎天命;國為天國,在在悉簡乎帝心”21

這些為太平天國效力的文人贊揚太平天國在南京印制官定出版書目(每部書都需在扉頁上加蓋天王玉璽),又談及天意和洪秀全的威儀,“天降非常之人,必界以非常之任;天定非常之任,必界以非常之珍以佑之”。有些人更明言漢語如今全被滿清“韃子狗”的“妖言蠻語”所玷汙,必須加以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