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啟 惑(第4/6頁)

故此爾等如此祈禱雲:我等天父在天者,爾名成聖,爾王就至,爾旨成行於地,如於天焉。賜我等以日用糧,赦我等負債,如我赦負債與我等也。勿由我等入誘惑,乃就我等出兇惡,蓋爾為之國者、權者、榮者,於世世,啞門。29

耶穌還告誡,惡無處不在,且也許是人與生俱來的:

爾等謹慎偽先輩至爾,其外飾似羊,心裏似兇狼,爾等可認之所結之果,人由荊而摘葡萄果乎,抑由棘而摘無花果乎。如是各好樹結好果,各惡樹結惡果,好樹不結惡果,又惡樹不能結好果也。各樹若不結好果,則砍下投入火也。故此爾等以伊等所結之果而認之。30

洪秀全沒有參加1841年那次筆硯齊飛的科考,不過倒是在1843年第四次赴廣州參加科考,結果又是名落孫山,這時他還沒讀到梁發的《勸世良言》。梁發在第一篇就說參加科考毫無意義,根本是蹉跎歲月:

即儒教亦有偏向虛妄也。所以把文昌、魁星二像,立之為神而敬之,欲求其保庇睿智廣開,快進才能,考試聯捷高中之意。然中國之人,大率為儒教讀書者,亦必立此二像奉拜之,各人亦都求其保佑中舉,中進士,點翰林,出身做官治民矣。何故各人都系同拜此兩像,而有些自少年讀書考試,乃至七十、八十歲,尚不能進黌門為秀才呢?還講什麽高中乎。難道他不是年年亦拜這兩個神像麽?何故不保佑他高中呵?由此推論之,亦是儒教中人妄想功名之切,遂受惑而拜這兩個神像,而不以虛靈之志,追想尊敬天地之大主,管理全世界富貴榮華之神,乃合正經大道之聖理也。31

正如梁發在書中所言,人生如白駒過隙——誰說得定自己能活到五六十歲?遑論八十或一百歲了32。洪秀全也聽了進去。他從此不再入考場。

正如梁發所言,在某個程度上,其他人被誤導之深,不下儒生及其偶像。易於受惑而不能省察自知之人,都沉湎於祈求保佑,佛道徒眾是如此,士農工商百工之人亦然。古人僅供奉山川社稷神位或忠臣聖賢的神像;而今人則無所不拜:或用泥塑之像,或木雕之像,或石琢之像,或以紅紙寫神銜之字,或以紙畫之像,或三尖之石,或四方之石等。33

梁發寫道,四處都可見到這種愚行的例證。行商大戶之人家,內廳堂長奉觀音及財帛星君、招財童子、地主財神、門官土地、五方五土地主之神、井神——朝夕燒香點燈,以三牲酒醴,拜跪向各神之位,幾無斷時34。農耕之人則奉拜社稷谷王眾神,求其保護風雨調勻,多賜生長五谷,驅除剿滅鼠耗傷禾之蟲。但都沒人知道去拜那造化生長萬物之真主35

同樣,裁縫之人則言制衣始自軒轅黃帝,故朝夕奉事軒轅之像,望其庇佑發財。又那做木匠之人,言做木料之事,始初系魯班先師教人以規矩,故奉拜魯班先師眾神,若遇神誕之日,則演戲慶賀之,欲神歡欣,保佑同行業人好生意,大發財帛也36。那些行船走海面之人,則信其命懸於北帝天後洪聖之手。他們寫了各神之銜,貼於船上,朝夕點燈燒香而拜之,求各神保護船出海往來不受暴風所害,四時行走平安,順利發財37。至於那些婦人多多奉拜觀音菩薩、金花夫人、送生司馬各像眾神。言觀音菩薩本是女人,有慈悲心,知道女人辛苦艱難之事,必恤憐女人。金花夫人多兒女,言其必令女人亦多生嬰孩,無子生者,常拜求之,欲其賜生兒子。送生司馬,言其系傳送嬰兒之神,婦人拜求之,欲其傳送快生,不受產難之苦38

儒生滿心虛妄,佛道僧侶也好不到哪裏去。道家自稱知三元、三清之奧秘及天地之神力,但何人又見過彼等成仙升天耶?反見道士在街上討錢乞食,饑寒不堪,被人恥辱39。又那釋家的和尚,朝夕念經拜佛,欲想成道往西天享極樂,然其所奉拜者,豈非早已作古之死人耶?佛祖自顧不暇,焉能護佑他們?是故和尚中“又有衣服清潔穿綢著緞的,又有些飽暖乃思想奸淫邪色的”,還有一些和尚卻在病房之內,睡在床上,受苦不堪,叫喊號哭,或在街上討錢乞食,“或餓死於山上路中,屍骸稀臭黴爛生蟲的”。40

梁發說了這些醒世之事,還說了古人今人不敬上帝的事。梁發寫道,上古之時,有一位聖人名摩西,引以色耳眾人出以至比多之國,經過大曠野之地,在西乃山上,神天上帝在山頂降下十條聖誡,授與摩西,令其將十誡之意,教訓以色耳眾人。摩西即接奉十條聖誡,欽遵神天上帝之命,把十條聖誡之旨詳釋其義,教訓當時以色耳之人,蓋那時世代眾人,雖有聖人摩西常時教訓,但伊等耳雖聽之,而心內或遵信,或背逆,總無恒心遵守,故那世代之人漸漸死於曠野之地,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