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家 境

1836年春初,洪火秀到廣州參加府試。一個月前,他剛在老家附近的花縣縣城考了縣試,如今他得與來自廣州府所轄十四縣的生員競爭。老城城東的貢院每回總會有幾千名考生,經過嚴酷淘汰之後,只有極少部分能通過。這年出現了一個異兆:廣州下了一場雪。據當地老人說,廣州有四十年沒下過雪了,足足有兩英寸厚,一時間,樹梢屋脊便成銀裝素裹。這種異兆可以作各種解讀。1

洪火秀在備考的這些年都與家人同住——上有老父,洪火秀的生母亡故後,父親再婚,但繼母無出,有兩個兄長及嫂子,還有一個姐姐。洪火秀在媒妁之言聘定的妻子夭亡後,新娶了媳婦賴氏。洪火秀是家裏的讀書人,親戚都希望他能出頭,但家裏靠務農為生,供不起他專事攻讀。洪火秀便在私塾裏教書掙些收入——部分是銀兩,部分是用食物、燈油、鹽和茶來抵付。2

按當地風俗,會為考中廣州府試的人舉行慶典,這讓人想起神配享的祭祀。雖然龍門之路遙遙,但是高中廣州府試,一償數年寒窗苦讀,在鄉民眼中,這總是一大成就。一發了榜,榜上有名者便頭戴大紅帽,身穿藍長袍,腳蹬黑錦靴,一體乘轎往廣州孔廟而去,恭參孔聖人。之後再去拜見主考官致謝,並接受兩枚金簪、一條紅綬帶和一杯喜酒。這才一一離開府衙,在親友簇擁、“鼓樂錦旒”之下榮歸故裏,祭祖,拜謝父母。翌日,帶著備好的禮品拜謝業師多年教誨。3凡是年輕人都可懷著這般美夢。

洪火秀住的花縣在廣州以北,從陸路去廣州需走三十英裏,走水路則需四十英裏。花縣在1685年設縣,算是個新縣。此地本名花山,崎嶇多巖、樹木繁茂,由五縣分轄,遂成土匪馬賊盤踞之地,他們只要走個幾裏路,甚至連巢穴都不用離開,就能在各縣轄區流竄,而五縣會同剿匪的機會又是微乎其微。

1630年代,明朝氣數已盡,兵災四起,清兵從1645年到1680年逐步征服南方,兵燹連天,此地幾無人煙。當地士紳籲請官府整頓,被駁回了一次才有回應。將廣州城周圍兩個人口稠密的大縣北部,劃出一塊長四十英裏寬三十英裏的區域,新設為花縣。花縣有知縣、縣署、縣學、典史衙、巡檢司署、糧倉和養濟院,縣城築有城墻,有城門四處和兵丁四百人。其中一半守衛縣治,另一半散駐四周村莊。經過這番分轄,共有5223戶注籍,含男丁7743人,婦女6775人,耕種約四萬畝耕地。4

洪火秀的祖上在1680年代從廣東東北遷徙而來,其時新縣治剛剛設立,定居在縣城西面的官祿,地勢開闊,水源充足,倚山面東。他們初到之時,官祿只有幾家店鋪而已,但過了一百五十年,等到洪火秀趕考時,已是一座頗具規模的村落了;至少有三條土街,村前有一口大水塘,村民絕大多數是洪姓族人5

洪氏家族是客家人,“客家”在廣州方言讀如“哈嘎”,以客家土話則讀如“寧哈”。客家人與當地人有別。科考還留了兩個特設的考席給客家人,以助其同化。祖上較早定居在此地的廣州人自稱“本地人”,以示優越。6

但客家人也不完全是異族,這不同於廣西的苗族人。苗族人有時駕船沿西江到廣州來賣油,換些城裏的東西。苗人的外表便異於漢人,他們有自己的宗教、自己的語言,客家人和廣州人都聽不懂;滿人在1645年頒布薙發令,男子皆須剃光前額的頭發,辮子紮於後腦,但苗族人則是披頭散發7。客家人的社會地位並不低,他們可參加科舉考試,也無通婚限制。不準參加科考、不準通婚的規定只限於戲子、剃頭匠或居無定所的“疍民”——疍民住在長十二英尺的圓形船上,形如半月蛋殼,因而得名。他們一輩子在水上飄泊,即使有能力,也不準在岸上置地建屋或結婚。在這個地區,客家人和漢人最大的不同是,客家婦女不裹足,所以客家婦女可以四處走動,同男人一起下田幹活;客家婦女多與客家男人結婚,因為別族的人會覺得她們不迷人8

客家人來自黃河南岸開封一帶的華中平原,從客家人的世代口傳和成文宗譜,可知其數百年來為躲避外族、內戰和經濟掠奪,不斷向南遷徙。對許多廣州附近的人來說,客家話不啻是“外語”,但他們自己卻認為這保留了純正的漢語古音。此說不虛,在洪秀全出生前不久,音韻學者已開始細考客家話詞語句法源頭,來勾勒漢人的歷史。9

洪氏的族譜上溯12世紀宋朝的學者大臣,遠至唐朝人物,洪姓最早見於2世紀的東漢。洪氏族人在這幾百年間還有些在科舉考試脫穎而出,甚至還有一人進士及第,先入翰林院,官至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