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造中興唐宣宗

在安史之亂這個歷史拐點之後,後人對唐朝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後人多稱為“盛唐”,那是唐朝的黃金時期,而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後人卻多稱為“中晚唐”,這是唐王朝的衰落滅亡時期。說到中晚唐,幾乎很難找到褒義詞,相反貶義詞非常多:皇帝短命、外敵入侵、藩鎮割據、內戰不休、宦官專權、國家糜爛、農民起義……

當然,要是就這樣把中晚唐一棍子打死,也不客觀。事實上,中晚唐還有很多“中興”的時代,在這些時代裏,所有對唐朝有感情的人,都不止一次看到了中興的希望。比如唐憲宗在位時期,他對內平定淮西叛亂,壓制藩鎮,對外聯合回鶻,打壓吐蕃,文治武功良可稱道。但也留下了迷信方士,寵信宦官之類的汙點,最後誤服丹藥而死,也著實是晚節不保。相比之下,中晚唐時期的另一個中興時代——小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卻有更高的評價,締造這個中興的人,就是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

李忱,生於公元810年,是締造“元和中興”的唐憲宗的第13子,人都說虎父無犬子,但在李忱中年之前,他卻是一個唐朝皇室上下公認的“犬子”,因為他很傻,傻到地球人都知道。

李忱小時候很命苦,雖然他是憲宗的兒子,也被封為光王,但他的母親只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宮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母子並不被人待見。偏偏禍不單行,李忱小時候有次入宮覲見唐德宗的母親懿安太後,正趕上有人行刺,慌亂之下,李忱竟然一下子就被嚇傻了,從此以後,這個原本就沉默寡言的孩子,變得更加目光呆滯,說話語無倫次,皇室上下的親王們,後來都以在公共場合取笑他為樂。這種狀況從他的少年時代持續到他臨近中年。

但傻人有傻福,唐朝中晚期,國家大權被宦官操縱,皇位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每變一次,都少不了宮室裏的流血殺戮。因為傻,所以每次清洗的時候,幾乎沒人想到李忱這個傻孩子,比較例外的,就是李忱登基前的皇帝唐武宗李炎。論輩分,李炎是李忱的侄兒,可這侄兒實在不拿李忱當叔叔,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大庭廣眾下以欺辱他為樂,但登基之後,李炎卻突然警覺起來:萬一這個傻叔叔是在裝傻,那麽這將是一個何等可怕的對手。抱著這個念頭,李炎也曾一度謀害李忱,比如經常約李忱騎馬,故意做手腳讓李忱從馬上跌下來,或者故意把李忱灌醉,然後扔到冰天雪地裏。畢竟殺一個傻子的借口是難找的,暗殺總比明殺好。但讓李炎沒想到的是,這個傻叔叔卻怎麽殺都殺不死,比如從馬上摔下來,就是摔得骨斷筋折,卻總能奇跡般地康復,扔到冰天雪地裏,凍僵了就是凍不死,殺來殺去,最後李忱沒死,李炎反而因為沉迷於享樂,在位僅6年就蹬腿咽氣了。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皇帝雖說私生活詬病不少,但還是很有作為的,特別是在對外戰爭方面,唐朝就是在這個時期徹底消滅了一直與唐朝時戰時和的回鶻,解除了西北一大邊患,他的廟號是武宗,也正因為這時期唐朝難得的赫赫武功。

李炎死後,宦官馬元鷙發動政變,一度掌握了國家大權。但宦官當皇帝不現實,自然就要從皇室裏找出一個傀儡來,太聰明的不行,沒準哪一天就要革了自己的命,還是換個傻子好。因此,馬元鷙看上了傻了30多年的李忱:就你了!公元847年,以皇太叔的身份,李忱在馬元鷙等宦官的擁立下正式登基稱帝。這時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傻了37年的李忱,突然變成了一個明白人,說話頭腦清晰,井井有條,當眾侃侃而談,嚇得馬元鷙們舌頭都要吐出來:天啊,上當了。

一個忍耐了37年的帝王,以他巨大的隱忍,在經歷無數次死亡的考驗後,終於坐上了帝王的寶座。

上任沒幾天,李忱就開始施展雷霆手段。首先是轟走了李炎曾重用過的宰相李德裕,任用了與李德裕的“李黨”鬥了幾十年的“牛黨”首領白敏中。而對當初打著擁立一個傻瓜,以圖操縱國事的宦官們,李忱的方式很厚道:馬元鷙得到了加封,被提升為“大將軍”,但手中兵權被盡數剝奪,只留了一個閑職,此外頒布嚴旨,禁止大臣與宦官之間交往,宰相馬植只不過和馬元鷙吃了一次飯,就被李忱打發回家了。雷霆手段告訴宦官們:要命還是要權?要權就給我去死,要命,就乖乖給我當奴才。

所以,馬元鷙們也只能當奴才了。

傻裝完了,前朝舊臣修理了,太監們老實了,裝傻裝了37年的李忱,以他深不可測的心機,果敢的手腕,在短短幾個月裏就擺脫了傀儡角色。他性情沉穩,屬於不怒自威的那種人,對外人有一種天生的壓迫感,又兼他在民間生活過(曾為躲避李炎的迫害去民間避禍),百姓的疾苦,官員蠅營狗苟的手段,都逃脫不了他的法眼,這樣的狠角色,抓權自然是可以做到的,那麽治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