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柔然民族的輝煌與沒落(第6/6頁)

從公元522年開始,盤踞河套草原的阿那環,不斷地收羅部下,擴展勢力,而且和北魏撕破臉,他不斷發兵騷擾北魏六鎮邊境,擄掠人口,對他的這種背信棄義,北魏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快阿那環就擁有了超過30萬大軍的兵力,幾乎恢復了柔然民族鼎盛時期的規模,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的阿那環,其部下主體雖然是柔然人,但是也摻雜了許多鮮卑人和高車人,主要都是北魏六鎮的逃兵。震撼北魏的六鎮大起義爆發,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思路下,北魏只能對阿那環忍讓,不斷給他好處,讓他進攻六鎮起義軍。起初阿那環采取觀望政策,對交戰雙方都采取平衡手段,但很快他就發現,六鎮起義不會成功,幫助北魏反而可以讓自己得到很多好處。於是阿那環出手了,他向六鎮起義軍發動進攻,幫助北魏政府軍鎮壓了六鎮起義,事後作為酬謝,北魏將原本屬於他們的漠南領土送給了阿那環。這時候的阿那環,雖然沒有恢復到柔然鼎盛時期的實力,但也擁有了長城以北的整個漠南領土,已經是草原的一派梟雄,打了100多年柔然的北魏做夢也想不到,就在自己王朝的晚期,柔然民族最終還是復興了,雖然只是回光返照的復興。

阿那環反彈之後,好事也接著來了,六鎮起義被鎮壓後,北魏內部的動亂並沒有結束,又出現了爾朱榮的專權,北魏也因為這場內亂,分裂成了東西魏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當時相互攻殺,為了能夠壓倒對方,無論是東魏的實際統治者高歡,還是西魏的實際統治者宇文泰,都爭相討好阿那環,阿那環也就周旋在這兩個政權之間,多年來收盡了好處。但是阿那環這個人和柔然其他的統治者不同,他因為長期和北魏相處,深感到漢文化的好處,因此有樣學樣,也開始進行漢化改革,以他對身邊部將的話說,他最崇拜的人,竟然是引領整個鮮卑民族漢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後的阿那環,在漠北草原也做起了同樣的事情,他最信任的大臣,就是從漢地前來投奔他的漢族人淳於秦。這個淳於秦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包括當年的鎮壓六鎮起義等軍事行動,他都曾從旁出謀劃策。在東西魏國對峙的時代,淳於秦幫助阿那環進行了各種改革,當時的柔然內部,已經建立了類似封建王朝式的朝廷,仿照北魏官職分封官員,而且還有了農田,他治下的漠南草原沃野千裏。按照現代許多農業學家的說法,阿那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農耕技術大規模在內蒙古草原推廣的少數民族可汗。與此同時,阿那環也繼續了他祖先“遠交近攻”的政策,開始與南朝政權恢復了聯系,和蕭齊與梁朝往來不斷,企圖聯合南朝一起夾擊北方,然後共同瓜分北方土地。但這時候的南朝皇帝,大多數都是短視之人,雖然對於阿那環的示好非常歡迎,但說到聯合出兵,卻猶豫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柔然和南朝之間隔著北魏,他們是怎麽通好的呢?事實上,柔然開辟了一條新的到南朝的線路,即從西域出發,進入四川地區,再進入江南,這條線路對於整個世界歷史都有深遠的影響。我們說過,南北朝時代,北朝政權把持了整個絲綢之路,南朝政權的外貿一度只能通過海路,但是從此開始,南朝也可以通過絲綢之路輸出物品,打破了北朝的貿易壟斷。這一點無論對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還是南朝經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原本貧困的四川地區,一下子成了國際貿易大省。按照梁朝有關公文裏的記載,當時的四川益州,已經成了“胡商雲集”的地方。對於中國歷史的改變,柔然確實有自己的貢獻。

但是柔然民族自己也沒有想到,最後終結他們命運的,並非是和他們一直打仗的北魏,而是自己內部的奴隸——突厥。在阿那環時期,突厥日益強大,並且爆發了反對柔然民族的起義,從公元540年開始,柔然重新陷入到了內戰之中,阿那環也死在了對突厥的戰爭中。這標志著柔然在經過短暫的復興之後,再次轉入了衰落,這次衰落的速度奇快,而且不可扭轉。到了公元555年,柔然在東魏和突厥的聯合打擊下滅亡,其可汗鄧叔子逃到了西魏,西魏一開始接納了他們,但是在突厥的軍事壓力下,最後不得不交出鄧叔子一幹人。強大一時的柔然帝國,就這麽滅亡了,然而還有一支柔然人,在突厥的打擊下逃了出來,並經過西域逃到中亞地區,在那裏收羅部族後,開始了悲壯的西征,之後他們出現在歐洲大陸,成為震動歐洲歷史的阿瓦爾人。他們經過高加索山進入了歐洲,先痛打了歐洲著名的日耳曼部落,然後在匈牙利地區建立了阿瓦爾帝國。他們還痛擊了東羅馬帝國,一度占領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直到公元9世紀,他們才被歐洲著名的查理大帝擊敗。一個中國北方跑出來的小部族,卻在歐洲掀起了大風浪,在古代世界裏,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