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柔然民族的輝煌與沒落(第5/6頁)

柔然和北魏力量對比的再次變化,是從拓跋燾過世之後開始的。

拓跋燾於公元452年過世,他一生雖然武功赫赫,但是文治太差,在他去世前,北魏的內外矛盾已經不斷,他之後即位的魏文成帝和魏文獻帝,都是守成之君,開始偃武修文,並且進行了有限度的漢化改革。北魏對於柔然,從拓跋燾時代的攻勢,轉為守勢,期間雖然有小規模的沖突,但是沒有大規模的戰爭。而且魏文成帝開始,允許北方邊民與柔然民族進行貿易,中原的農產品開始源源不斷輸入到柔然地區,先進的農耕文化也傳入了,根據有關史料的記載,這時期的柔然,已經開始出現了城池和農村。

而和早年柔然民族的發家歷史一樣,在南下漢地受阻之後,柔然再次對西部進行擴張。在此之前,西域地區的諸侯國已經臣服柔然,隨著柔然兵敗於北魏,這些西域國家們也開始翻臉,不再受柔然的管了,因此從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後,柔然軍事的主要重點,一度放在了打擊西域上。公元460年,柔然吞並了高昌,然後又進犯於闐,這兩個國家在當時,都是拓跋燾之後北魏在西域的鐵杆小弟,更是絲綢之路的主要樞紐。在柔然大兵殺到的時候,這兩個國家都相繼向北魏求救,但這個時期的北魏正在“守成”,無力進行大規模的遠征,因此選擇了坐視,結果,於闐和高昌相繼被柔然所吞並。北魏的這種不作為,也讓西域國家寒心,大部分西域國家,因此再次投靠了柔然。

但是北魏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坐視西域國家淪陷的行為,最後會讓他們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為強大起來的柔然,是不會忘記北魏這個世仇的。公元470年,沉浸了近30年的北魏與柔然的戰爭風雲再起,就在這一年,柔然大舉進攻北魏在河西走廊的門戶敦煌。此舉簡直是要卡斷北魏的脖子,當時的敦煌不但是北魏防禦河西走廊的重鎮,更是絲綢之路進入中原的門戶,北魏財政收入的大頭,就是來自絲綢之路的貿易收入,敦煌告急,意味著北魏兩代君主的“守成”,從此再也守不下去了。之後北魏連續9次發動了對柔然的討伐戰爭,打擊的主要對象,就是柔然的“漠北王庭”。事實證明,在北魏鮮卑騎兵面前,柔然依然不是對手,僅公元472年北魏的北伐,一次就斬首柔然5萬多人,眼見北魏不好惹,柔然再度服軟。不過柔然運氣很好,這時候北魏的皇帝不是別人,而是後來開啟了漢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戰爭問題上,魏孝文帝素來的主張就是“兵者兇器也”。對待柔然,魏孝文帝也很篤信儒家聖人們的言論,認為只要把他們遠遠地趕走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趕盡殺絕。這時候柔然的首領是玉成可汗,他也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主動提出要與北魏和親,結果雙方一拍即合。公元475年,北魏和柔然正式媾和,北魏以公主嫁給柔然可汗,雙方結成了兒女親家。對柔然有利的是,之後緊接著開始的魏孝文帝改革中,魏孝文帝把都城從原先的山西平城,遷到了河南洛陽,這也就意味著從此以後,北魏的發展重點轉移到了南方,而北方的柔然,已經不再是北魏的重點打擊目標。因此,柔然在這段他們最困難的時期,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這時期柔然的麻煩也不少。公元487年,柔然民族內部發生大規模的反叛事件,鐵勒阿弗洛部率10萬多人西遷,建立了高車國政權,宣布脫離柔然的統治,從此之後,柔然與西域再次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實力大大受損。如果不是因為與北魏的和親,這時候的柔然,很有可能會被北魏徹底滅掉。不過也正因為這時期柔然內亂,北方邊境暫時沒有戰爭,進入了難得的和平時期,魏孝文帝這才大膽地把原先15萬用來防禦柔然的精銳遷到中原,作為以後征討南朝以及漢化改革的本錢。而滯留在北方六鎮的北魏軍隊,也因此失去了價值,地位日益衰落,聯系到後來北魏的六鎮叛亂,可以說這是一個前後相繼的連鎖反應。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期,是柔然歷史上衰落的一段時期,他們的部落紛紛反叛,實力日益縮小,眼看朝不保夕。而這時候的北魏,已經進入了他們的黃金時期,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使北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起來,實力日益膨脹,經濟日益繁榮,進入了北魏歷史上的一段盛世。此消彼長之後,柔然民族迎來了短暫的復興,正是這段短暫的復興,把他們的老對手拓跋鮮卑,送入了滅亡的不歸路。

柔然民族的再次復興,發生在公元6世紀早期,復興之前,卻是整個柔然民族力量的一次觸底。公元520年,柔然再次發生了分裂,柔然可汗阿那環被其兄長推翻,投靠了北魏,北魏把他安置在了六鎮以北的河套草原地區。本來打算得很好,這樣可以“以夷制夷”,但是這位阿那環金麟豈是池中物,給點陽光就燦爛,安定下來沒多久,就懷了覬覦之心,這時候的北魏內部矛盾嚴重,貧富差距日大,已經到了政權的末期了。阿那環也因此擴充實力,默默地等待機會。這機會他最終還是等來了——北方六鎮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