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馬革裹屍自其始(第2/7頁)

但志存高遠的馬援,擡頭就碰了釘子,那時候的王莽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馬援安康大尹的官位還沒做熱,立刻就碰上“新”朝兵敗如山倒,結果馬援和哥哥馬員不得不逃跑避難,哥兒倆一起逃到了甘州。當時甘州地區的霸王,就是此時的西州大將軍隗囂。隗囂對才能平平的馬員看不上眼,卻對其弟馬援青眼有加,在隗囂的邀請下,馬援成了此時西州的重要軍將,多次參與西州的軍事密謀,並被隗囂委任為綏德將軍。隗囂此時偏居西北,守土自保有余,但才能有限,絕非可以倚重爭天下的英主,相處沒多久,馬援就甚感失望,趁著作為使者出使巴蜀的機會,馬援意圖投奔此時割據巴蜀自立的公孫述。公孫述小時候和馬援是發小,感情很深,馬援這次來後,公孫述卻故意擺譜,擺出做皇帝的架勢接見馬援,譜完擺又虛情假意,說要封馬援做侯爵。當時馬援的隨從們都很高興,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馬援卻不以為然,他毅然拒絕了公孫述的拉攏回到甘州,隨後告訴隗囂:“公孫述是井底之蛙,難成大器,我們更應該關注東方的局勢。”公孫述最後的命運,不幸被馬援言中。

在西漢滅亡之後的天下戰亂中,馬援之所以能得到眾多梟雄的賞識,一是因為他的戰略眼光。馬援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人,對天下大勢的把握極為精到,每次戰爭之中,都能準確把握事情最後的走勢。二是馬援很能打,在當時的戰場上,馬援是出了名的騎兵人才,不但個人騎射技術出眾,而且極善兵團騎兵沖鋒作戰,中原爭霸,騎兵就是野戰裏決勝的關鍵,誰擁有精銳騎兵將領,誰就擁有一把足夠砍殺敵人的寶刀。又有眼光又能打的馬援,就是當時各路英豪眼中鋒利的寶刀。

自古寶刀配英雄,馬援這把寶刀,連續換了幾個主子,配的不是王莽這樣志大才疏的庸主,就是隗囂這種不成氣候的梟雄,再就是井底之蛙的公孫述。直到公元28年的那一天,42歲的馬援受隗囂委派,到洛陽出使,這一天對馬援有重要意義,因為他終於見到了人生裏第一個值得他以死相報的英傑——劉秀。

對馬援,此時志在天下的劉秀早就“神交”已久,而且當年隨著馬援一起逃到甘州的哥哥馬員,後來幾經輾轉,竟然也在劉秀麾下任職,因此從馬援到來後,劉秀就極為禮敬。兩人之間的第一次見面,劉秀特意在洛陽宣德殿和馬援相見,馬援一進門,劉秀立刻迎上前去,扯著馬援的手走進來,拉著親切交談,此舉令馬援大為感動,聯想起上次去公孫述那裏,遭公孫述“擺譜”的恥辱一幕,馬援不禁問劉秀:“如今天下大亂,陛下卻對臣毫無防範之心,您怎麽知道臣不是刺客敵人呢?”劉秀坦然回答:“因為你不是刺客,更像個說客。”劉秀的推心置腹,令馬援直言相告:“陛下恢弘大度,跟當年的高祖一樣,今天見了陛下,才知道這世界上真的有帝王。”至此,馬援與劉秀,這對君臣之間,從此真正開始了“寶刀配英雄”的佳話。

雖然傾心於劉秀,但對在最困難時期拉了他一把的隗囂,馬援是很講“義氣”的。決定投奔劉秀後,馬援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要憑自己的努力說服隗囂,讓他從此歸順漢朝。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一是隗囂與馬援的關系,讓馬援不忍與他兵戎相見,隗囂的知遇之恩,更讓馬援決定為他謀一個好出路。隗囂並非能爭天下的梟雄,而以劉秀的寬宏大度,如果隗囂能投在他的門下,自然也能謀一個好前程;二是馬援自己對劉秀所講“西州雖偏,卻西聯諸羌,北鄰匈奴,為國之屏障也”。在天下還沒統一的時候,馬援已經在為中國的國土防禦做謀劃了。

所以這次出使後,馬援回到西州,開始極力勸說隗囂歸順。他也深知隗囂的性格,隗囂這個人,對別人的話往往是反著聽的,你越要讓他怎麽做,他反而會“逆反”。所以當隗囂問馬援“劉秀比漢高祖如何”?馬援的回答是“欲揚先抑”,他故意說“劉秀不如漢高祖,漢高祖處事喜歡無為而治,劉秀處事講法度,而且不像漢高祖那樣會喝酒” 。隗囂果然“逆反”了,當場大贊說:“照你這麽說,劉秀比漢高祖強多了!”逆反的結果,就是隗囂最終決定投降。同年十二月,隗囂令其子隗循到洛陽做人質,並命馬援護送,馬援也就順水推舟,舉家遷到洛陽居住,不廢一兵一卒,劉秀就這樣在馬援的幫助下,得到了連接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

雖然為劉秀立下大功,也給當時的隗囂謀到了最好的出路,但馬援很快就“兩頭不是人了!”隗囂到底是個心比天高的人,這麽輕易地投降,他自己也不太甘心,事後沒多久就反悔了,開始蠢蠢欲動,企圖背叛。這時候的馬援,還沒有得到劉秀的任命,帶著麾下的家兵在三輔地區屯田,雖然遠離政治漩渦,但隗囂的一舉一動,還是瞞不過馬援的眼睛。他多次寫信給隗囂,苦勸隗囂不要輕舉妄動,但越發覺得自己上當的隗囂,反而大罵馬援是叛徒。公元30年,趁公孫述攻打劉秀的機會,隗囂悍然舉兵造反,而當年促成隗囂歸順的馬援,一下子“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