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漢“中央集權”殉難者(第2/5頁)

漢朝打不過匈奴,當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比較重要的幾條,一是漢軍此時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在機動性上差匈奴太遠,往往是追追不上,追上了又打不過。二是長期以來對匈奴作戰的失敗,以及匈奴人屢次入寇搶掠的現實,讓漢朝上層軍方人物普遍患上了“恐匈症”,反正打到最後也要和親,何必白白付出傷亡?如上種種,導致橫掃中原的漢軍,在面對匈奴的時候,長期處於膿包狀態。

漢文帝是不想做膿包的,很多漢朝人更不想,晁錯也是其中之一。但當時百官的奏疏,要麽是大罵匈奴,要求主動出擊,卻拿不出實際的辦法;要麽是拿出白登之圍嚇唬人,主張繼續對匈奴和親,拿著女人金錢換和平。而真正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的人,卻是當時並不起眼的晁錯。他相繼上了兩道奏疏:《論貴粟疏》和《言兵事疏》。

這兩道奏疏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但事實上,卻是兩道扭轉了西漢軍事政策的奏疏,說是天下無敵的西漢鐵騎騰飛的起點,也毫不過分。

因為這兩道奏疏,講的就是反擊匈奴的兩個最重要問題——攢錢、練兵。

講攢錢的,主要是《論貴粟疏》。西漢反擊匈奴難,難就難在花費巨大,組織兵馬,提供糧草,沖鋒陷陣,金戈鐵馬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一場巨大的戰爭足夠把國民經濟儲備消耗大半。尤其是與匈奴的戰爭,多集中在北方邊地,那裏是生產比較落後,長期遭到戰爭破壞的地區,一旦開戰,兵馬錢糧全靠內地供應。要反擊匈奴,必須要儲備財富,要儲備財富,邊地生產力卻落後,怎麽辦?晁錯有辦法,在《論貴粟疏》裏,晁錯告訴漢文帝,雖然地區之間生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但可以通過國家的有關政策,來調整不同地區的物資儲備。比如,可以采取獎勵制度,對給邊地提供糧食者,給予爵位和政府獎勵。這就是漢文帝時代著名的“入粟拜爵”制度。借此制度,西漢王朝從此開始積累了大量的糧草財富,而與此形成連鎖反應的就是短短幾年之內西漢邊境地區儲糧充足,西漢政府又大量調動邊境儲糧支援內地,並借機減免賦稅,因此形成良性循環,西漢王朝的農業發展,從此突飛猛進。

而反擊匈奴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練兵。比起攢錢來,練兵更讓漢王朝頭疼。漢民族是農業民族,但冷兵器時代,殺傷力最大的兵種卻是騎兵,要抵抗匈奴,就必須要有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可比起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漢人在弓馬騎射上的差距,又怎是一朝一夕可以彌補。人學騎馬需要時間,積累戰馬更需要時間,中原本身就不產良馬,本土僅有的產馬地區即燕趙北面地區,卻也有限得很,無法支持整個帝國的戰馬供應。晁錯也有辦法,他的辦法一是“募民實邊”,即從中原招募百姓到邊境屯墾,且政府發放農具,提供土地,給予減免賦稅的政策。同時修繕堡壘,發給百姓武器,鼓勵他們結社自保,再從中選拔精壯充實入軍隊中,這就有了最可靠的兵源。與此同時,由西漢政府出資,大量招募匈奴人來漢地居住,邀請他們為漢朝訓練騎兵,甚至充入漢軍中為兵,這些人熟悉匈奴的作戰方式,並且能夠帶來精良的戰馬和先進的騎兵訓練方式。因此實行之後,西漢邊地的騎兵素質,從此突飛猛進。

如果我們看看後面的歷史,不得不更加感嘆晁錯的遠見卓識:晁錯的“募民實邊”法,沿襲到後世,幾經改革之後,就成為了歷代封建王朝極為推崇的建軍方式“屯墾戍邊”。即使對於西漢本朝來說,也因這一法令,令西漢帝國從此有了戰鬥力強大,足夠與匈奴爭鋒的騎兵軍團。西漢反擊匈奴戰功最卓著的衛青、霍去病兩部,其部下兵員,大多都是由邊地屯墾的良民百姓組成,戰鬥力之強,令匈奴聞風喪膽。而招募匈奴人為兵更是效果顯著,西漢騎兵軍團中有大量的匈奴人存在,這些人世代歸附漢朝,為漢朝出生入死立下戰功。而這一切的肇始者,正是晁錯。

在西漢帝國飽受匈奴肆虐的幾十年裏,雖然不斷地有人提出反擊匈奴,力主對匈奴實行打擊,但是真正開始切實可行的政策,找到擊敗匈奴辦法的人,卻是從晁錯開始。他也許不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卻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建設者。

漢帝國以極快的速度,將晁錯的這兩道奏議推廣全國。從此之後,原本荒涼的北方邊地,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雲中、雁門、右北平等邊防重鎮,很快就有了精良的騎兵隊伍,並且開始在小規模的與匈奴的戰爭中獲得勝利,也是拜這個政策所賜,新一代的西漢騎兵將領開始成長起來。

但在漢文帝時期,晁錯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重用,他才能卓越,品行剛直不阿,但是他剛直到嚴苛這一條,很遭勛貴和諸侯的不滿。因此只能以太子舍人的身份參與政治,地位並不高。而漢文帝也似乎想將這位“大才”留給兒子用,在劉啟身邊,晁錯很得寵信。與此同時,他交惡了一個當時八面玲瓏的人物——袁盎。袁盎在漢文帝在位時,就被譽為“國士無雙”,他也曾以忠直著稱,比如周勃獲罪時,他曾全力營救,淮南王犯法時,他也曾大膽揭發。他還就任邊地太守,抗擊過匈奴入侵,是個名噪一時的能臣。但這人偏偏有幾個毛病,一是小心眼,一語不合能記恨很多年;二是孤傲,對誰都瞧不起。他還是個社會關系很強的人,他的家世很顯赫,上上下下都有交情,甚至連江湖遊俠也多與他結交。這樣的人物,跟晁錯自然是很合不來,晁錯是一個性格冷峻傲慢的人,也喜歡恃才傲物。而且兩人都爭寵於太子劉啟,不互相掐是不可能的。早在晁錯做太子舍人的時候,袁盎就已經是位高權重的中郎將了,在太子劉啟面前,兩人常常互相詆毀。甚至多年裏“不交一言”。而也正是這個袁盎,把晁錯最終送上了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