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吳越爭霸細解讀(第2/4頁)

雖然地位日益重要,但這時期的吳國,在春秋版圖裏還只是一個攪局者,並非主角,他成為主角,源於一個事件:公元前514年的公子光刺殺事件。

這個事件說來話長,簡單點說,就是楚國在位的楚平王聽信讒言,廢掉了原來的太子建,殺害了太子建的師傅伍奢,伍奢的兒子伍子胥亡命到了吳國,為報血海深仇,伍子胥決心借吳國之手來滅楚。但這時期的吳國,在位的國君是吳王僚,這不是一個胸懷大志的英主。吳國的國力也暫難與楚國抗衡,為了達到目的,伍子胥與吳國宗室公子光合謀,啟用刺客專諸刺殺了吳王僚,擁戴公子光登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公子光刺殺事件”。之後公子光成為吳國國君,他就是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在位的時期,是吳國霸業達到頂點的時代。這時期的吳國,要想爭霸,尤其是要想擊敗強大的鄰居楚國,面臨的困難還是很大的。一是地方狹小,戰略空間有限;二是經濟落後;三是軍事力量差距太大。吳王闔閭的政策,首先在於穩定內政,他任命伍子胥為相國,發展生產,伍子胥在這時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興修了江南地區的水利系統,江南地區“魚米之鄉”的地位,就是從這時期開始形成。與此同時,吳國大力獎勵墾荒,拓展荒地。值得一提的還有另一個人——伯喜。此人也是楚國逃亡貴族,經過伍子胥的推薦被任命為大夫,一直以來,他都被看做一個奸詐小人。但此人能力極強,吳國發展經濟的種種方略,大多由他參與執行,特別是後來吳國的歷次用兵,他對保證物資供應,轉運糧草等貢獻頗多,是個稱職的“後勤部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闔閭也沒有忘記對軍隊的整頓,大軍事家孫武因伍子胥的推薦被任命為將軍。孫武到任後,首先整肅軍紀,殺掉了不服從軍令的闔閭寵妃,樹立了軍中的絕對權威,繼而制定了嚴格的軍事條令,使原本渙散的吳軍,漸成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

饒是如此,小小的吳國想戰勝強大的楚國,依然是很困難的。楚國地廣人多,可以募集百萬軍隊,中原諸侯聯合抗楚尚且困難,以吳國一國的實力又談何容易?吳國的主要策略是剪除楚國的羽翼。在與楚國全面開戰前,吳國已經北上滅掉了原本附屬於楚國的許國,並迫使蔡國、唐國倒向吳國。此時勢力衰弱的楚國,對這一切雖然郁悶,卻無可奈何。到了公元前506年,楚平王去世後楚國內亂,討伐楚國的時機成熟,吳軍以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沿著淮水流域西征,以6萬大軍向楚國的百萬大軍開戰。在這場戰爭中,吳國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以大軍事家孫武領軍,一路牽著楚國鼻子走,五戰五捷,相繼重創楚國主力。特別是在柏舉之戰中,通過各個擊破吃掉了楚軍主力,大破楚國數倍於己的大軍,一舉攻克楚國首都郢都。春秋時代的超級大國楚國,就這樣被吳國端了老窩。

郢都之戰,讓吳國的威望達到了頂點,之後雖然楚國在秦國的幫助下成功復國,但元氣大傷,暫時退出了春秋爭霸的舞台。此時北方的諸侯國中,晉國苦於內亂,齊國勢力衰微,秦國偏安西北,放眼望去,似乎已經無人能和吳國抗衡。但新的對手,卻在吳國霸業達到頂點的時候悄然出現了。就在吳王闔閭駐兵楚國,享受著橫掃天下的快意時,卻不料後院起火,吳國南方的越國趁機偷襲吳國老窩,闔閭不得不回兵救援,徹底滅掉楚國的機會,就這樣功虧一簣。

不甘心的闔閭,決心解決越國這個麻煩。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親率大軍征討越國。吳國開局順利,節節勝利。但越國國君勾踐也不是省油的燈,在浙江嘉興南部設伏,一舉擊敗吳軍,吳王闔閭本人也在戰鬥中受傷,歸國之後不久就去世了,結束了他短暫的霸王生涯。

這個在吳王闔閭霸業頂點時期,給予他致命一擊的越國,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

越國同樣是春秋早期的一個小角色,比起吳國的“根正苗紅”來,他們的身份很不起眼。按照許多史料的說法,越國的宗族,是大禹的後代,被夏朝的少康封在了浙江會稽地區。也有說法是,越國的宗族是楚國王室的一支,所以在南方的版圖範圍裏,吳國親晉國,越國親楚國。與吳國相比,越國,確實是春秋時代一個位置更加偏遠的諸侯國。

越國的強大,和吳國基本是同一時間段,也就是春秋的中期。但比起吳國的地理位置來,越國要想北進爭霸,吳國卻是他們必須要突破的一個障礙。就像吳國要突破楚國的障礙一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吳國把戰勝楚國作為戰略重點的時候,越國也在吳國的背後,亮起了磨礪已久的刀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