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春秋也有平民起義

在中國歷史的大事件中,平民起義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歷代王朝的最終崩潰,平民起義都是導火索,奴隸制分崩離析的春秋也同樣如此。

在春秋之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平民起義事件,當屬西周時期的“國人暴動”,但那只是小規模的暴動,並非大規模的戰爭。在奴隸制等級分明的情況下,民間的平民起義通常是很難發生的。因為奴隸制制度下,勞動人民地位卑下,自耕農的數量極其有限,力量非常弱小,而奴隸階層一沒社會地位,二沒反抗意識,三沒起義條件。所以從春秋戰國開始以後,主要的大事件,都是諸侯爭霸和王室爭位,來自下層的抗暴運動,少之又少。

但隨著奴隸制的日益崩潰,封建制的日益興起,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底層的中國老百姓,第一次正式走上了反抗的前沿。大規模的平民甚至奴隸暴動,終於在春秋時期發生了。一系列的抗暴鬥爭,雖然沒有起到改朝換代的作用,但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的基本構架,在一系列的反抗中,已經搖搖欲墜。

說到平民起義,不得不說,春秋時期是中國底層老百姓比較慘的時期。

春秋時期的中國老百姓有多慘?看看歷史就知道了。各國之間都在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大國要打別人,小國被別人打,不管是打別人還是被別人打,受苦的首先就是老百姓。春秋諸國的老百姓,要承擔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賦稅,還有無休止的兵役。而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各國諸侯對境內百姓的壓榨也日益沉重,酷刑越來越多。春秋時期號稱富庶的齊國,在春秋的中期,市場上居然出現了“鞋子賤,假腳貴”的怪現狀。原因其實很簡單,齊國法律嚴苛,凡是交不上賦稅,或者逃避勞役的,就要被處以砍腳的酷刑。因為賦稅勞役沉重,犯法的人多,遭到砍腳的也多,被砍了腳的人為了走路,只能去購買假腳,市場上假腳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鞋子反而沒人穿了,因為沒腳的人太多了。長期作為爭霸主角的晉國也不例外,即使是晉襄公在位的稱霸時期,晉國郊外的道路上,餓殍遍野,這還是以“寬厚”著稱的晉襄公,其他諸君在位,局面更是可想而知。小國的老百姓更慘,國家弱,被人滅國是經常的事,一旦國家被滅了,作為俘虜的他們立刻被抓走當了別人的奴隸。比如秦國名相百裏奚做奴隸的時候,他的身價也不過是5張羊皮而已。

所以早在春秋早期,底層平民的反抗時有發生。但那時候的老百姓還是比較老實的,他們采取的反抗方式,主要就是逃亡,也就是歷史書上所說的“民潰”。

有資料記載的春秋第一次“民潰”,應該是公元前644年.那一年正是齊桓公霸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無人敢冒犯其尊嚴。但老百姓的反抗卻發生了,這一年齊桓公會合魯國、蔡國等8個諸侯國,準備合兵南下淮水,進攻楚國,為了這次聲勢浩大的軍事行動,各國都征發了民夫,修築作戰工事。因為不堪忍受繁重的勞動,各國民夫竟然像商量好了一樣,紛紛開始逃亡。結果短短幾天,民夫就逃亡了大半,逃亡路上甚至不斷傳言齊國出現了叛亂,無奈之下,齊桓公只好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淮水民潰,單從事件本身看,並非什麽大事,但其意義卻非同一般,它至少證明了一件事。從此開始,中國的老百姓們,不再是“細民不足道”,他們不再是任王侯將相宰割的羔羊了。

3年以後,一場更大規模的民潰,發生在了毗鄰秦國的梁國。當時的梁國為了防備秦國進攻,發動大量民工挖掘壕溝。這本來是保家衛國的事情,但是梁國國君濫用民力,且克扣勞工們的糧食,勞工們怨聲載道。大家故意磨洋工,挖掘壕溝的進度十分緩慢。當秦國大軍到來時,勞工們轟然而散,梁國國君成了光杆司令。梁國就這樣被秦國滅掉了,它也成了第一個因為老百姓反抗而亡國的國家,不僅僅是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

雖然在春秋的早期,民潰日益增多,但這樣的反抗,大多還是以老百姓逃亡,非暴力不合作為主要方式。真正給統治者帶來巨大打擊的,是老百姓開始拿起武器,為了自己的生命和尊嚴,與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進行硬碰硬的鬥爭。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記錄的這一類事件,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另一個國家——衛國。

衛國是春秋各國裏,老百姓暴亂反抗次數比較多的國家。衛國曾有貴族感嘆:“凡是衛國有禍亂的時候,老百姓就要起來造反。”但老百姓真正拿起武器造反,最早發生在衛國的衛莊公時期。

衛莊公在位時,無休止地大興土木濫用民力,長期得不到休息的工匠們終於憤怒了。公元前478年,工匠們憤怒地拿起武器,包圍了衛莊公的宮殿,嚇得衛莊公慌忙翻墻逃竄,連大腿都摔斷了。此事只過了9年,衛國侯衛輒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開始大修宮殿,這次工匠們的反抗更加暴烈,他們幹脆聯合了衛國的失勢貴族,發動了對衛國王宮的進攻。戰鬥之中,工匠們拿著工具做武器,和衛國士兵浴血奮戰,嚇得衛侯輒倉皇逃竄。有衛國大臣想用武力鎮壓,然而更多的大臣卻絕望地說,現在是“眾怒難犯”啊。兩次工匠暴動,使衛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而大規模的民間抗暴運動,卻更是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