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草原梟雄葛爾丹(第2/3頁)

說到葛爾丹的發跡,不得不提沙皇俄國。巴圖爾可汗在位時,對沙皇俄國一直采取抵制措施,雙方沖突不斷。葛爾丹即位後,對俄羅斯采取了軟硬兼施的策略,一面他允許俄羅斯與準噶爾進行貿易,大力引進俄羅斯火器裝備部隊,同時又積極向俄羅斯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手工業技術,沿伊犁河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尤其是引進了俄羅斯的制絨技術和冶煉技術,沿伊犁河建冶煉高爐,發展手工業,可稱是一位“洋務運動先驅”。這時候的清帝國正忙於平定三藩之亂,無暇西顧。對清帝國,葛爾丹一開始也采取了恭順態度,定期入貢朝見。清王朝也樂得西北無事,默許了他在西北的半獨立狀態,但這樣的和平注定是暫時的。清朝建國後,推行盟旗制度,蒙古各部落實力日益分散衰落,只有準噶爾部日益強大。這樣的情況下,與準噶爾毗鄰的蒙古部落,自然成了他眼裏的肥肉。公元1688年,葛爾丹開始試探清政府的底線。他先越過燕然山,攻打土謝圖可汗,逼迫土謝圖部整族南遷。對此事清政府只是派使者調解,並未幹涉。公元1690年六月,葛爾丹又發兵攻打喀爾喀部落,再次獲勝。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次戰爭之所以速勝,重要原因是葛爾丹在戰爭中大量使用火器技術,原本以冷兵器為主的蒙古部落自難抵擋。如果清政府繼續坐視,一統蒙古部落的葛爾丹,勢必會成為清王朝的巨大威脅。

葛爾丹在主政準噶爾後屢屢擴張,除了俄羅斯支持外,另一個人也極其重要:藏王第巴桑結嘉錯。早在葛爾丹寄居西藏時,第巴桑結嘉錯就與他結交。僧格遇刺時,也是第巴桑結嘉錯的力勸,才堅定了葛爾丹的奪位之心。彼時遊牧在青海的,是瓦剌蒙古的和碩特部,與藏族部落沖突不斷,因此支持準噶爾部驅逐和碩特部,就成了第巴桑結嘉錯的選擇。而第巴桑結嘉錯的支持,也有助於葛爾丹借助黃教勢力向各部發號施令,兩人互相利用。葛爾丹攻打和碩特部時,第巴桑結嘉錯意識到,若葛爾丹一意進兵,勢必引起清政府動怒,因此極力勸阻,也正因如此,葛爾丹在初戰告捷後,對和碩特部改為招撫政策。即使如此,戰事爆發時,康熙即嚴令甘肅總兵張勇嚴密監視葛爾丹動向。此時的葛爾丹,一面結好沙皇俄國,一面與西藏遙相呼應,一旦吞並漠北、漠南蒙古得手,這些對於清王朝來說,勢必將成包圍之勢。

蘇聯歷史學家潘諾夫曾形容葛爾丹是“一只兇悍的老鼠”,在俄羅斯的有關史料記錄中,葛爾丹最擅長的,就是“貓捉老鼠”遊戲。在他實力弱小時,常故作低調,但只要有機會,就會向對手發出迅猛一擊。早年葛爾丹奪位時,他先聲稱此行是來“祭奠”,麻痹對手之後發動突襲,一舉奪位成功。襲擊和碩特部前,和碩特部的車臣可汗,早年一直是葛爾丹父親巴圖爾的好友,登位初期的葛爾丹對這位“世伯”也極其友好。後來葛爾丹欲襲取和碩特的傳言不斷飛來,車臣可汗聞訊後先下手為強,搶先向準噶爾進兵,收服了歸附葛爾丹的杜爾伯特部。當時的葛爾丹並未做出反應,其忍讓的態度讓車臣可汗大意。可就在一年後,葛爾丹“秋後算賬”,集中重兵攻打和碩特,將損失連本帶利收了回來,完成了他對瓦剌四大部落的吞並。在相繼擊敗諸多對手後,葛爾丹的目光,對準了清王朝這只“大貓”。

對葛爾丹,清政府其實非常重視。只是康熙登基後,一直將戰略重點放在平定三藩以及收復台灣上,不過從未放松警惕,康熙帝曾經多次派人考察蒙古,繪制地圖,研究葛爾丹入侵的要道。大學士李光地曾以明朝瓦剌為例子,要求康熙正視葛爾丹的威脅。在雅克薩之戰中遭受挫敗的沙皇俄國也沒閑著。公元1687年,參加《尼布楚條約》談判的沙俄特使戈洛文,就曾與葛爾丹秘密接觸,承諾沙皇俄國願提供一切幫助,幫助葛爾丹統一蒙古。公元1690年六月,在做好充分準備後,清軍由康熙皇帝“禦駕親征”,率大軍北上蒙古迎擊葛爾丹。橫掃蒙古無敵的準噶爾騎兵,與赫赫有名的清朝八旗,迎來了第一次碰撞。

公元1690年6月,清朝康熙皇帝兵分兩路,從喜峰口和古北口兩路出擊,禦駕親征葛爾丹。在這場親征開始前,京城已是人心惶惶,北京城店鋪大多關門,米價竟上漲到3兩白銀一石,坊間四處傳言葛爾丹即將攻陷北京。為削除葛爾丹外援,康熙帝先派使節出使俄羅斯,向俄羅斯提出嚴正警告,在權衡利弊後,俄羅斯對這場戰爭選擇了觀望態度,並扣下了葛爾丹先前購買的3000支火槍。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蒙古北部集結部隊,觀測戰事動向,一旦清軍作戰不利,就企圖渾水摸魚。這次遠征,清王朝動用了其在盛京、吉林、北京三地的所有精銳兵馬,可謂志在必得。行軍路上,葛爾丹和康熙兩人都在互相麻痹對方,葛爾丹派使者給康熙送信,聲稱這場戰爭並非為對抗清廷,只為向喀爾喀蒙古報私仇。康熙也順水推舟,向葛爾丹送去牛羊一百頭,綢緞千匹,聲稱此行並非為了討伐,而是為了訂立合約。雙方“互相忽悠”中,清軍右路軍常寧部進抵西林格勒,遭葛爾丹部前鋒挫敗。旗開得勝下,葛爾丹自信心大漲,索性命全軍南進。八月三十日,葛爾丹進抵烏蘭布通,清軍左右兩路軍也在此地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