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為朱棣『融資』的夏元吉(第3/3頁)

這“刺頭”也終於刺得朱棣龍顏大怒。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欲發動第三次北征,一舉平滅韃靼太師阿魯台。深感國家財政日益吃緊的夏元吉竭力阻止,觸怒了朱棣,加上一直深恨夏元吉的國公張輔以及漢王朱高煦的爭相挑撥,夏元吉被解除職務,送“內宮監”長期關押。幸好深知其才的太子朱高熾從中調解,方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在抄其家的時候家中僅布衣和瓦器,朱棣聞之感嘆:“果然刺頭也。”而北征的結果也不幸被夏元吉所言中:朱棣連續發動遠征,“嚴鹽法”漸被濫用破壞,國家財稅捉襟見肘,國庫空虛,從夏元吉下獄的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至朱棣病逝於第五次北征歸途的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僅大米的價格,就從1石1貫寶鈔,上升到50貫寶鈔。朱棣病逝後仁宗朱高熾登基,赦夏元吉出獄官復原職,首任要務還是解決這“通貨膨脹”問題。夏元吉殫精竭慮,再改“嚴鹽法”,允許商人用寶鈔直接換鹽引,規定以300貫換1引,另外繼續對皇帝“刺頭”,禁絕宮廷奢靡消費。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夏元吉主持改革商稅,減少國內關卡,鼓勵商品流通,削減收稅比例,做到“稅少而財增”,經永樂時代日益空隙的國庫,終於重新充裕起來。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夏元吉退休,數月後病逝於家,贈太師。這位歷事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四朝的“大賬房”,堪稱“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兩大黃金時代的關鍵人物。

補充一點,素來被認為“刺頭”的夏元吉,也有大方的時候,比如每年劃撥給各地收養孤寡老人的養濟院的經費,從來都是逐年增加。但凡有各地鬧災,劃撥救濟糧米均大大超過預算。私生活方面,其親弟弟從老家來看他,他僅贈米兩石,但對京城周邊乃至老家的孤苦學子,卻時常得其無私資助。在這位“大賬房”眼裏,錢用在老百姓身上,也就用在了“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