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烈風”出世,“零戰”退散(第2/3頁)

“96艦戰”研制成功後,從1937年開始裝備日本海軍航空兵,其性能比日本陸軍航空兵當時任何一種型號的戰鬥機都要好,不過目前日本海軍裝備的“96艦戰”數量並不多,因為日本飛行員的訓練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96艦戰”雖然盤旋性能很好,但速度不是很快,因而有人利用“96艦戰”這個缺點,對“96艦戰”提出了異議。陸軍為了打擊海軍,有意研究出了專門對付“96艦戰”的戰術,即采取高速戰機與慢速雙翼機搭配的辦法來對付“96艦戰”,在戰鬥時由慢速雙翼機糾纏“96艦戰”,由高速單翼機伺機偷襲對付“96艦戰”,這種戰法在空戰格鬥演練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助長了反對“96艦戰”的人的氣焰。此外“96艦戰”航程有限,並不能為日軍執行遠程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進行全程護航,而且在戰區滯空時間有限,也不能與就近起飛的敵軍戰機長時間格鬥,所以“96式艦戰”雖然有整體性能優勢,但也無法解決戰時敵國空軍的戰鬥機(主要是指中國空軍)力量的威脅。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爭議,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對“96艦戰”還是相當認可的。

現在,日軍海軍航空兵配備的最好戰鬥機仍然是“96艦戰”,“96艦戰”作為日本海軍的艦上戰鬥機訓練機,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訓練和各種戰術演練起了不小的作用,而且據一些情報顯示,和美軍英軍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殖民地的各種戰鬥機相比,“96艦戰”的性能占有相當的優勢。但無論是航空本部、三菱公司的高層還是設計師們都沒有以此為滿足。掘越二郎就雄心勃勃的計劃建造性能更加優秀的艦上戰鬥機,全部取代現役的“96艦戰”。

掘越二郎1903年6月22日生於日本群馬縣,192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航空系,1929年至1930年在德國“容克”公司、美國“寇蒂斯”公司深造,是一位富有才華的飛機設計師。掘越二郎在“96艦戰”的設計上可以說借鑒了不少德國和美國飛機設計的經驗。

“你有新的設計方案了,是不是,掘越君?”巖崎彌久聽出了掘越二郎話裏的潛台詞,笑著問了一句。

“是的。”掘越二郎說著,帶著巖崎彌久來到一張桌子前,取出了另外一份設計簡圖,鋪在了桌子上。

“它將是日本飛機設計的重要裏程碑,它實現了多個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電熱飛行服,機關炮,恒速螺旋槳,超硬鋁承力構造,大視界座艙和可拋棄的大型副油箱等設備,發動機暫時可以采用950馬力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它的時速將會達到五百千米以上。它還裝有可調的空戰襟翼,能夠使它在空中的纏鬥中更加的機動靈活。”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采用了新材料和新設計的它可以滿足軍方的矛盾要求?”巖崎彌久的眼睛亮了起來,說話的聲音竟然有些顫抖。

“正是這樣。”掘越二郎笑著點了點頭。

還是在“96艦戰”的設計期間,在三菱公司召開的新戰鬥機性能取向會上,軍方代表就曾有過激烈的爭論,一派認為:根據一戰末期日本同中國飛機作戰的經驗,戰鬥機的空戰能力主要取決於轉彎格鬥性能,而為了格鬥性能必須要犧牲航程與速度。而另一派則認為:日本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必須優越,足夠對抗世界任何戰機,但和中國飛機相比,相差的是速度,新式戰鬥機應該著重解決速度與航程的問題,至於格鬥性能可以適當犧牲。一時會上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誰也無法說服誰,只得休會。而當“96艦戰”出現後,在同陸軍飛機的對抗演練中,竟然在高速戰機與慢速雙翼機搭配的戰法下落敗,更加劇了這種爭論。然而出乎巖崎彌久意料的是,掘越二郎竟然說新戰機的性能能夠同時滿足“高速派”與“格鬥機動派”的需求,這怎麽能不讓他大喜過望呢。

“新飛機的設計能夠成功滿足所有要求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新材料的應用。您知道嗎?住友金屬公司已經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稱作‘50嵐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強度異常的大,因為有了這種金屬,新飛機設計時就可以采用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我們就敢於在上面鉆孔減重,此外鉚釘的尺寸也可以設計得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減輕飛機的重量。”

“好!好!實在是太好了!”

“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我們可以對飛機的主桁梁進行革新,新的主桁梁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我算過了,空重不會超過1600千克。所以說這種新式戰鬥機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特別輕。它的翼載極小,能夠保證極大的續航力。因為采用了特殊金屬制造,雖然它的重量減輕,但機體結構強度很大,可以輕松的安裝上2至4門20毫米口徑的機炮,並且開火時不會對飛機結構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