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中國現代文學讀本》中的魯迅

1995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推出了《哥倫比亞中國現代文學讀本》(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2007年出第二版),讀本分小說、詩歌、散文三個文類,每個文類再分三個時期,即1918—1949,1949—1976,1976—當代,這樣全書共分九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小說,1918—1949”中魯迅首先入選,共有三篇:《呐喊自序》、《狂人日記》、《孔乙己》。

《哥倫比亞中國現代文學讀本》是英語世界第一本以20世紀中國文學為對象的閱讀文選。此前,英美的出版社曾推出過多種中國現代文學選本,但都局限在一種文類,特別是小說,將那些舊選本中關於魯迅小說的選目與《哥倫比亞讀本》中的三篇進行比較,頗有助於我們從一個新的視角觀察魯迅在海外的接受。

《哥倫比亞讀本》的編選者是美籍華裔學者劉紹銘(Joseph S.M.Lau)和美國學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1981年,劉紹銘和另外兩位華裔學者夏志清、李歐梵合作編譯了《中國現代中短篇小說選》(Modern Chinese Stories and Novellas, 1919—1949),其中選錄了魯迅的六篇小說:《孔乙己》、《藥》、《故鄉》、《祝福》、《在酒樓上》、《肥皂》。

在此之前,1970年英國學者詹納(W.J.F.Jenner)在牛津大學出版社推出了名為《現代中國小說》(Modern Chinese Stories)的選本,其中收錄了魯迅的三篇小說:《孔乙己》、《故鄉》、《祝福》。

至於更早的選本,我們可以取斯諾(Edgar Snow)編選的《活的中國: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Living China: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和伊羅生(Harold R.Isaacs)編選的《草鞋腳: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Straw Sandals:Chinese Short Stories, 1918—1933)為代表,前者收錄了《藥》、《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風箏》、《離婚》六篇魯迅的作品,後者收錄了五篇:《狂人日記》、《藥》、《孔乙己》、《風波》、《傷逝》。

而以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為對象的最新的一個選本則是由方志華(Fang Zhihua譯音)編譯的《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英譯》(Chinese Short Stor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n Anthology in English),出版於1995年,其中收錄了魯迅的《狂人日記》、《祝福》、《孔乙己》。

審視以上的幾個選本,很容易首先一眼看出的是:在所有的選本中,魯迅總是排在第一位並且是被選篇目最多的作家,魯迅作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特別是小說家的地位是眾望所歸無可置疑的。詹納在他那個選本的編者《前言》中說:“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魯迅遠遠高於其他作家,陳獨秀、胡適只是從理論上倡導新文學運動,只有魯迅作為這一運動的領導者寫出了至今仍然粲然可觀的小說作品。”魯迅的小說不僅思想深刻,而且藝術技巧也十分高超。詹納《前言》一開頭便敏銳地指出:“雖然1930和1940年代西方出版了一些中國現代小說的選本,北京的外文出版社在過去的若幹年中也出版了一些選本,但中國現代文學對歷史和文化背景迥異於中國的西方世界沒有產生什麽實質性的影響。除了魯迅之外,沒有一個中國作家能夠在小說的形式和技巧上為那些尋求文學創新的西方作家提供借鑒。”其實魯迅小說的很多藝術技巧也是從西方學來的,但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再加上他對中國傳統文學有著深厚的修養,中西結合,多有創新,因此能夠對西方作家進行“反哺”。魯迅是20世紀中國唯一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作家,這一事實已足以說明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崇高地位。

從以上列舉的選目來看,《孔乙己》的入選率最高,其因緣除了思想的深刻之外,主要還是由於技巧的高超。魯迅本人最滿意的作品也正是這一篇。夏志清高度稱贊這篇小說用筆的簡練,美國學者韓南則十分欣賞其中反語(irony)的運用:“反語的對象是那個被社會拋棄的讀書人,反語要素則是在酒店裏當夥計的那個十二歲的孩子。這種反語是我們稱為描述性(presentational)的一類,是通過一個戲劇化的敘述者之口講出來的。雖然這故事是事隔近三十年之後的回憶,卻沒有讓成年人的判斷來控制孩子的天真。在孩子的心裏,被所有主顧當做笑柄的孔乙己不過是單調無聊的工作中一點快樂的來源,我們也正是通過孩子朦朧的意識看清這個可憐人生活中那種隨時出現的殘酷。”(《魯迅的小說技巧》)就國內學者來看,李長之在《魯迅批判》中選出的他認為最佳的八篇小說中,《孔乙己》也是第一入選的。從思想性上來說,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無疑比第二篇《孔乙己》更能震動人心,但卻有思想先行、戲劇性不夠的問題。《阿Q正傳》同樣存在藝術上的瑕疵,由於不是一氣呵成寫出來的,結構顯得比較松散,小說的敘述者也有前後不一致的情況。另外,《阿Q正傳》是魯迅最長的一篇小說,在選本篇幅有限的情況下有時不免只好割愛;斯諾的觀點具有代表性:“我還發現中國有些傑作篇幅太長,無法收入這樣一個集子中去。許多作品應列入長篇,至少也屬於中篇,然而它們的素材、主題、動作及情節的範圍,整個發展的規律,本質上只是短篇小說。魯迅的《阿Q正傳》就屬於這一類。還有茅盾的《春蠶》和沈從文那部風行一時的《邊城》。”(《活的中國》“前言”)這三篇從篇幅上應該屬於中篇小說(novella)。